1 |
牟梁;李洪兵;杨海逗;;雷达相干旁瓣对消技术的性能分析与干扰实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
2 |
J.V.Difranco
,C.Kaiteris
,林昌华;雷达在无干扰和有干扰时的探测能力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3年01期 |
3 |
葛建军,王仁华;低截获概率雷达性能分析与实现[J];电讯技术;1998年01期 |
4 |
林馨思,吴孝义,刘天宽,梁昊,戈应安;16通道的AD在雷达中的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4年02期 |
5 |
王国宏,何友,毛士艺;IRST对3D雷达引导性能分析[J];电子学报;2002年12期 |
6 |
尹以新,何明浩,马晓岩;雷达组网ECCM性能评估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年11期 |
7 |
后小明;雷达反有源干扰能力的提高及性能评估[J];现代雷达;1995年03期 |
8 |
王国玉,吕晓雯,廖湘平;电子战条件下雷达接收信号模型[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9 |
张冠杰;浅谈地面火控雷达ECCM性能评价方法[J];火控雷达技术;1994年04期 |
10 |
张顺健,胡振彪,陈永光;分布式干扰机干扰预警雷达网的暴露区算法[J];电子对抗技术;2003年03期 |
11 |
曹鹏,戴国宪;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电子侦察干扰机[J];电子对抗技术;2004年06期 |
12 |
;简讯[J];雷达科学与技术;1996年04期 |
13 |
邓扬建,叶俊麒;新体制频率捷变雷达干扰方法研究[J];电子对抗技术;1997年03期 |
14 |
黄洪旭,徐晖;雷达捷变频抗干扰性能分析及评估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1年01期 |
15 |
吴少鹏;雷达抗干扰有效度及评估方法[J];雷达与对抗;2004年02期 |
16 |
李尔涓;崔涛;;某型雷达反干扰研究[J];地面防空武器;2007年04期 |
17 |
郝程鹏,侯朝焕;OSGO-CFAR在K分布杂波边缘中的性能分析[J];雷达与对抗;2005年03期 |
18 |
吕波;张晓发;王超;袁乃昌;;信道化噪声瞄频干扰技术的试验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年05期 |
19 |
李军;王涛;王雪松;;晴空飞机尾流的相参多普勒雷达探测技术[J];信号处理;2009年11期 |
20 |
M.韦尔斯;S.C.施瓦茨;徐产兴;;雷达信号的最佳极大极小干扰和探测[J];雷达与对抗;1986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