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霜冷害下CHA杂交小麦生长优势动态表现研究
【摘要】:在返青至起身阶段遭受冻害条件下,通过对00B5(临抗21×临抗2号)、00A33(石4185×烟1604)、00A45(石5300×烟1604)三化杀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表现的研究,结果表明:CHA杂交小麦的株高、次生根、单株分蘖数、单株绿叶数和叶面积、干鲜重等农艺性状在整个生育期内仍表现出了很强优势,且因对冻害的反应不同表现的动态过程有所不同,株高表现分为“N”型和“余弦”型;次生根表现分为“凹”增长型、“双峰”增长型、“平滑”增长型;单株分蘖的表现为“指数”型、“双峰”型;单株绿叶数的表现为“N”型。据化杀杂交小麦在春季主要生长指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可分为“敏感”型、“中间”型、“迟钝”型。
|
|
|
|
1 |
庄宗英;提型杂交小麦杂种优势研究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1980年11期 |
2 |
郑文仲;T型杂交小麦三系的选育[J];福建农业科技;1980年01期 |
3 |
雷捷成;我国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动向[J];福建农业科技;1980年03期 |
4 |
叶绍文,容珊;VE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研究[J];遗传学报;1980年01期 |
5 |
赵章杏,黄纯农,俞志隆,侯国裕,黄荣初,王兴凤;“麦化二号”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效应和机理的初步研究[J];遗传;1980年05期 |
6 |
杨赞林,金陵;均三嗪二酮对小麦杀雄效果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80年04期 |
7 |
李希陵,任荫汉,张乃生,李根龙;提型杂交小麦优势及配合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1980年09期 |
8 |
范濂;王福亭;;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和保持[J];河南农业科学;1980年04期 |
9 |
李中志;;提高每穗结实粒数是杂交小麦研究的中心[J];河南农业科学;1980年08期 |
10 |
范濂;王福亭;;不同恢复源和母本基因型对提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小麦几个主要性状的效应[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