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醇对柴油微乳液组成及热力学参数的影响

陈中元  鲁长波  谷晓昱  
【摘要】: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几种正构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对油酸单乙醇胺盐-柴油-水体系形成的微乳液的影响。通过稀释法测定并计算了不同碳链长度的醇由连续相转移到界面层的自由能变化ΔGΘc→i。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只有碳原子数n大于3的中长链醇才能与柴油体系形成稳定的微乳液。随着醇碳链增长,醇-油酸单乙醇胺盐-水-柴油微乳液体系拟三元相图中的微乳液区面积及体系的最大增溶水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碳原子数为4~8的5种正构醇与柴油体系形成微乳液时的ΔGΘ c→i都是负值,并随着碳原子数增加,ΔGΘc→i值减小。-ΔGΘc→i与醇碳原子数n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ΔGΘc→i=0.1635n+6.2505。确定了制备柴油微乳液的最佳醇的碳链长度为7或8,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约为8.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馥;李茜璐;艾加伟;陈红均;魏云锦;;一种微乳酸体系的实验室研究[J];应用化学;2011年09期
2 ;零部件商关注柴油[J];汽车商业评论;2008年05期
3 张莉;;憎水亲油处理剂在油田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4 余汇军;王树立;江光世;张慧娟;于永涛;;表面活性剂对CO_2水合物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周燕;姜震;张煜;;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在乌南油田的应用[J];青海石油;2011年02期
6 李越;杨丽娜;刘志华;徐俊博;;柴油氧化脱硫强化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1年04期
7 张志军;杨成香;付群;郭罡;王成刚;;用氧化脱硫剂脱除柴油中硫的方法[J];辽宁化工;2011年06期
8 宁丽娟;;三元复合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年07期
9 张洪斌;;三元复合驱污水含油量影响因素浅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4期
10 刘先军;王宝辉;刘淑芝;崔宝臣;张欢;;柴油氧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1年06期
11 徐玉福;周丽丽;胡献国;;生物油/柴油均相体系的制备及其腐蚀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12 唐佳斌;吴文祥;;SP二元复合驱用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耐温耐盐性能研究[J];油田化学;2011年03期
13 白君君;乔庆东;于廷云;周美玲;;层柱黏土催化剂在页岩油加氢裂化中的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1年03期
14 白术波;王彦伟;;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15 赵金姝;;改善清洁压裂液耐温携砂性能的方法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1年07期
16 李公让;;泡沫钻井流体温度敏感性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1年04期
17 聂振霞;;胜利石油磺酸盐在史深100油田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8 ;中国5月份出口汽油按年降51%出口柴油按年降68.5%[J];化学工程师;2011年06期
19 韩玉贵;;耐温抗盐驱油用化学剂研究进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0 张瑞;杨杰;叶仲斌;;油田用润湿反转剂的应用与展望[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岩;刘卫东;张富;;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彭朴;;3次采油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万伟;胡扬剑;刘瞻;胡蔚铭;;乳化燃料油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4 刘卫丽;侯凯湖;;载体对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精细化工催化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曾葵;韩生;彭波;王鹏;谭凤芝;;柴油降凝剂与分散剂的复配[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6 李晓莲;王兵;;含油污水处理有机高分子浮选剂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7 管保山;郭丽梅;梁利;刘萍;王丽伟;;煤层用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适应性评价[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杜伟;汪祥胜;陈艳春;梁永辉;;柴油脱碱氮吸附剂的开发[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甫村;张学军;田然;朱金玲;;SRO-1柴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发[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志瑶;孟静;邵振波;陈福明;;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A];2005(第五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油气开采用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2 李曙光;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机理、压裂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3 王小泉;喷雾法合成石油磺酸盐[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4 戴咏川;超声波作用下高硫柴油深度脱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孙勇;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自主分流酸研制及酸化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蒋宗轩;吸附和氧化一萃取(吸附)用于柴油超深度脱硫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7 吕宏缨;乳液氧化—萃取法用于柴油的超深度脱硫[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8 李友清;油田管线内腐蚀控制及石油烃类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刘丹;离子液体与分子筛在柴油深度脱硫中的应用及其分子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吴景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技术及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海;表面活性剂增强生物降解柴油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孙慧聪;降低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催化柴油硫化物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李莉;三元复合驱体系配方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西晓丽;大庆柴油冷滤性能改进剂的研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5 洪涛;烷基苯磺酸盐的合成与性能[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吕志敏;新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7 杜道林;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王凯鹏;磷钨杂多化合物制备及其在柴油氧化脱硫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王豪;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10 张宏喜;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的研制[D];新疆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新生;一种罕见真菌能自产天然“柴油”[N];科技日报;2008年
2 中石;科学家发现罕见菌类 能产生天然柴油[N];江苏科技报;2008年
3 赵健;解决柴油凝结问题[N];科技日报;2009年
4 万青;泰国再拨50亿铢稳定柴油价格[N];中国化工报;2011年
5 朱峰岳 文婷;河北“柴油树”年可提炼柴油2000万斤[N];粮油市场报;2011年
6 通讯员 曾旭东;首批柴油装车出售[N];中国石油报;2011年
7 记者 李禾;我国造纸废料“变”柴油技术研究落后[N];科技日报;2011年
8 记者 高立萍;市场供应偏紧挑起“柴油荒”担忧[N];北京商报;2011年
9 李禾;我国造纸废料“变”柴油技术研究落后[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10 记者 刘雪 王蔚;需求旺季逢检修,“柴油荒”未必重现[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