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醇类化合物制取醛类化合物过程综述

雷涛  陈立宇  李崇  
【摘要】:结合了醇类化合物制取醛类化合物的相关研究,将反应按照机理分为催化氧化和催化脱氢两种方式,对反应过程和工艺条件等作了详细归纳。分别介绍了常规反应体系条件下催化氧化法反应的催化剂和氧化剂,催化脱氢法所用的催化剂,对于转移脱氢等非常规反应以及醇氧化脱氢过程中的无溶剂作用时的反应也作了概括。通过工艺比较得到:一些传统类催化剂在通过一系列改性和负载化之后,其催化活性都能在醇的氧化脱氢制醛的过程中得到较好体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环境友好型的催化剂的加大利用已逐渐成为一个趋势。然而更加高效和环保型催化剂的开发和使用,则需要研究者的进一步的努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潘圣强;张从海;严胜骄;林军;;手性β-氨基醇催化的芳香醛对映选择性炔化反应[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温博;马家海;陈春城;马万红;朱怀勇;赵进才;;负载型贵金属纳米粒子作为光/超声催化剂在化学合成和降解污染物方面的应用[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7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强;吴尚;燕鹏华;刘杰;梁丽霞;张辉;潘锋锋;雷自强;;FeCl_3·6H_2O催化Oxone~氧化醇类化合物的性能研究[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何兰;张唯;刘玉美;陈庆华;;光学活性丁二醇类衍生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刘建明;彭新高;郑书展;孙伟;夏春谷;;Salen-Co(Ⅱ)配合物催化氨基醇类化合物氧化羰基反应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谢建华;周其林;;手性配体SDP在环酮的不对称催化氢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程岩;严曼明;江志裕;;现场红外透射光谱对不同介质中Au电极上乙醇电催化氧化行为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6 王俊科;陆志进;林晨;潘毅;;水相中进行的脯氨酸镉催化的醛的氰硅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杨尧霞;燕鹏华;周凌霞;雷自强;;四丙基硫酸氢铵催化剂在醇氧化反应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姜冉;徐小平;纪顺俊;;Bi(Ⅲ)催化的水相中二茂铁醇类化合物的亲核取代反应[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9 鞠坤东;刘慧玲;刘泽甫;刘培念;;双联吡啶钌络合物催化的羰基化何物的氢转移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李小六;邢春勇;李志伟;陈华;;利用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芳烷基C-氨基糖苷衍生物[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潘卫东;天然生物源何帕烷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同位素标记类似物的合成方法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2 傅春玲;联烯的一些加成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少印;吖丙啶参与的串联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李云霞;σ重排反应及其在潜香物质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董亚伟;无溶剂及液相加成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王永灿;胺催化不对称共轭加成及环氧化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7 高杰;机械研磨条件下卤化、酰胺化和环加成反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华锋;醇类化合物自由基的电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丁同健;天然产物(-)-EGCG和SFN的合成及3,6-DCC单晶结构的首次报道和克级合成[D];兰州大学;2007年
3 李姗姗;醇类化合物在羟基氧化镍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4 黎杰;杯[4]芳烃酯的合成及中性条件下对醇的酯化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王洪艳;镁铝水滑石固载氧化剂用于醇的液相氧化[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张利霞;有机催化体系对醇选择性氧化反应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建强;金属催化剂作用下Oxone对醇氧化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钟韵梅;Lewis酸参与的醇类化合物氯代、醚化及氧化反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玉衡;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秦雪芹;荧光探针分子用于胺类和醇类化合物的标记及分离[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芮华;二氧化钛光催化拓展到可见光区[N];中国化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