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漆酶转化除草剂2,4-D丁酯的初步研究
【摘要】:来自灵芝ST(Ganoderma sp.ST)的漆酶在无氧化还原介质存在时能够直接转化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D丁酯。对酶转化2,4-D丁酯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pH值、给酶量和反应温度。灵芝ST漆酶在pH值4.0~8.0和15~30℃的范围内均能够有效转化2,4-D丁酯(初始浓度0.5mg/L),在最适的pH值7.0、给酶量25U/L和温度30℃条件下,转化率随着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24h左右达到最高(99.5%)。酶活力在作用时间内稳定,并且用自来水代替缓冲液获得的转化率相当。
|
|
|
|
1 |
蔡晓晖,郑德光;灵芝发酵饮料的研制[J];食品科学;1995年09期 |
2 |
武廷章;系列灵芝保健茶的研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6年01期 |
3 |
连保法;灵芝的盆景制作[J];中国林业;2002年03期 |
4 |
覃永盛;灵芝产品营销:盯住新产品开发[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5期 |
5 |
彭荣,彭洪光;灵芝酱油的生产工艺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6 |
石玉录;;大爱(上)[J];食品与生活;2006年07期 |
7 |
俞苏;;灵芝——中国人的仙丹[J];世界博览;1989年08期 |
8 |
罗立新,姚汝华;灵芝─—功能食品资源[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5年04期 |
9 |
罗立新,姚汝华;灵芝多糖生产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996年06期 |
10 |
暴增海,马桂珍;灵芝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J];农牧产品开发;1996年05期 |
11 |
鲁玉梅;灵芝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发酵液、提取液——糖氮含量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12 |
王登良,曹潘荣,李德利,莫伟端,余健辉;灵芝保健茶的加工技术[J];中国茶叶;1998年03期 |
13 |
郑秀莲;灵芝杏叶保健饮料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8年04期 |
14 |
王莉,刘宝琦;灵芝露的生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年06期 |
15 |
陆兴坤;杨永坚;丁振强;;大爱铸就灵芝女 大善催生五芝源——访无锡五芝源养生农庄总经理何静[J];华人时刊;2011年07期 |
16 |
张柏青;灵芝青梅酒[J];酿酒科技;1984年03期 |
17 |
柳明;龙凤伴灵芝[J];药膳食疗研究;1999年04期 |
18 |
牛君仿,方正,王红庚,王国超;灵芝有效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
19 |
;灵芝功能饮料项目简介[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20 |
沈彬;;吉祥瑞草话灵芝[J];食品与生活;200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