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赵楠  王桂媛  王玲姝  杨雪  李玉花  
【摘要】: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门新兴科学,是对生物体在蛋白质水平上定量、动态、整体性的研究。简要综述了高通量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技术,如双向电泳、生物质谱、蛋白质芯片、酵母双杂交、同位素亲和标签及生物信息学的原理、方法、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与局限,并对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政权,王广策,曾呈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海洋生物学中的应用[J];海洋与湖沼;2003年03期
2 张红,张卉,张晓;蛋白质组学实验技术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年02期
3 ;蛋白质组学领域的中国机遇[J];中国科技信息;2004年22期
4 刘友平,丁慧荣,何涛,代荣阳,李洪;培养肝细胞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5 吴晓歌;鲁新宇;;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发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10期
6 徐铁山;赵兴绪;张勇;王建锋;;卵泡液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0期
7 张宇;贺丹;王丽;;丝状真菌蛋白质组学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年03期
8 ;安捷伦科技总裁拜访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并为蛋白质组学合作实验室揭牌[J];生命科学仪器;2010年02期
9 温冠媚;;生命科学的第二次浪潮 蛋白质组计划[J];时代风采;2001年05期
10 沈静;杨军;余应年;;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年10期
11 李艳军;;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应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年04期
12 赵焱;应万涛;钱小红;;质谱MRM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2008年02期
13 ;新书介绍[J];植物保护;2010年05期
14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年04期
15 晏群,刘文恩,唐银;从基因组学到蛋白质组学:科学的推动力[J];医学与哲学;2003年02期
16 廖翔,应天翼,黄留玉,黄培堂;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双向电泳技术[J];生物技术通讯;2003年06期
17 侯彦强;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学进展[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4年01期
18 蒋与刚,庞伟;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微量元素研究的新工具[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年06期
19 蔡良知;郑志竑;;干细胞的蛋白质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6年02期
20 王岚;刘骁勇;张华宁;高虹;;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养军;应万涛;刘科辉;蔡耘;朱云平;贺福初;钱小红;;用于蛋白质组学技术评价的标准蛋白质试验设计与样本制备[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与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合作实验室成立[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3 汪世华;胡开辉;;蛋白质组学的应用与发展趋势[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4 严顺平;孙卫宁;张敏华;苏维埃;汤章城;;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水稻抗盐机理[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王云;钱亚如;李军;董英;;镉胁迫后小麦幼苗叶部表达蛋白的差示分析[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蒋智钢;吴聪明;张万江;沈建忠;;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细菌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吴谋胜;彭宣宪;;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代谢[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王立顺;邵建敏;殷剑宁;徐宁志;刘斯奇;赵晓航;王融;;以双向凝胶电泳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策略的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徐常新;王三英;彭宣宪;;对不同Na~+浓度条件下溶藻弧菌外膜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免疫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邹思湘;;后基因组时代的新领域——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勇;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赵忠鹏;布鲁氏菌毒力、免疫相关分子的筛选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3 谢江;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数值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代景泉;糖蛋白质谱分析和过甲酸氧化用于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5 刘守跃;OGD/R模型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丹凤;大肠杆菌K-12对消毒剂耐受和抗生素耐药相关外膜蛋白组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卢占军;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SPF鸡法氏囊蛋白质组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8 袁泉;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研究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9 亓苏伟;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盐胁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李锐;红色毛癣菌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小刚;氧化胁迫下拟南芥根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庞盼姣;2型猪链球菌强毒株与无毒株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付斌;模拟酸雨胁迫下拟南芥蛋白质组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4 于晗;幽门螺杆菌甲硝唑耐药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兰国伟;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家族多重耐药菌株CCDC5180、药物敏感菌株CCDC5079与BCG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6 何海洋;轮状病毒感染诱导MA104细胞感染相关蛋白的分析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7 詹怿婕;三种软体动物大脑神经节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植懿丹;炭疽杆菌假想S-层蛋白BA3338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9 王林;SUMO修饰蛋白的规模鉴定及体内蛋白质SUMO化验证技术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骆静南;在“组学”水平上富集锌指蛋白[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前线;蛋白质组学产业正逐渐形成[N];中国经营报;2001年
2 王雪飞 吴志军;首建人类器官蛋白质组“蓝图”[N];健康报;2006年
3 阳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春;蛋白质组学领域的中国机遇[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5 吴志军 王东根;我国成立两个蛋白质组学委员会[N];科技日报;2003年
6 记者 张克 项铮 实习生 黄磊;人类肝脏蛋白质组中国科学家唱主角[N];科技日报;2005年
7 熊昌彪;把握蛋白质组学计划机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刘莉;蛋白质组学的“北方阵地”[N];科技日报;2007年
9 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蛋白质组学将造福人类[N];科技日报;2001年
10 记者 项铮;蛋白质组学提供历史契机[N];科技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