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当前财税政策要点透视

贾康  
【摘要】: <正>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可以称为进入"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意味着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已经告一段落,虽然其他的经济体可能还要经历相对漫长也带有曲折特点的复苏过程,但中国显然是最具亮色、表现最好的区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涛;;浅析我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2 程世业;邢雅范;;浅析当前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J];行政与法;2011年09期
3 韩建玲;;金融危机中各国的经济政策与通货膨胀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6期
4 李舒筱;;浅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应[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5 万朝辉;;中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1年21期
6 李斌;;危机漩涡 中国何去何从?[J];新财经;2011年09期
7 李籁思;;财政政策七大规则[J];大众理财顾问;2011年08期
8 靳晨元;;论国债政策连接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纽带作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9 本刊编辑部;;财政、货币同步紧缩方为抑通胀之本[J];大经贸;2011年05期
10 张茉楠;;2010:“失控”的货币[J];瞭望;2010年51期
11 朱静;;企业的财政政策生门:打开[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1年07期
12 王全玲;;健全财政政策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3 熊平安;;财政政策在通货膨胀治理中的作用[J];财政研究;2011年05期
14 赵峰;;开放条件下中国通货膨胀的政策层面成因分析[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5 赵伟;;美式量化宽松与中式非量化宽松[J];浙江经济;2011年12期
16 梁信军;;中国动力嫁接全球的蓝海模式[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30期
17 姜红;;试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6期
18 连季婷;高伶;;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应平衡政府和市场[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19 黄海洲;李志勇;王慧;;全球经济复苏之路[J];银行家;2011年08期
20 ;经济博览[J];价格与市场;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2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丹尼尔.奥斯特兰德;苏世军;;2008年经济危机是历史悲剧的重演——加尔布雷斯《货币简史》读后感[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4 高培勇;;破冰而出的稳健财政政策——关于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基本取向的分析[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主父海英;;世界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负影响剖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6 彭岗;符强;;对公路交通施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理性思考[A];贵州省第五届科技创新论坛文集[C];2009年
7 马秀贞;;青岛国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做法与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8 管晓华;;浅谈海事机构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胡玉平;;危机与应对——“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综述[A];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岐山;;浅谈金融危机对碳酸镁市场的影响[A];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钙镁盐分会镁盐生产与发展研讨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圣君;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3 袁国敏;中国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3年
4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郭伦德;我国经济转轨阶段财政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孙镟;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协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悦;金融危机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静;当前形势下,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沈军彩;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D];苏州大学;2007年
4 岳瑛;金融危机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09年
5 王珊珊;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协调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6 郭岚雪;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张显云;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苏杨;流动性过剩视角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林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10 辛庚达;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路径选择[D];兰州商学院;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庞东梅;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增长惠民生[N];金融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陆峰;“率先复苏”的经济学解读[N];新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侯美丽 陈艳红;中国立场:不轻言退出积极的财政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记者 桑彤 姜泓舟;贾康:财政政策年底可能由积极转向稳健[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衡道庆;财政政策 将更强调针对性和灵活性[N];上海证券报;2010年
6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积极的财政政策更能有效保增长[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丁冰;货币政策需结构调整 财政政策保持扩张性[N];中国证券报;2011年
8 张睿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N];咸阳日报;2009年
9 陈晓刚;日本经济已度过最糟糕阶段[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席斯 赵宇新;财政政策是否需要调整?[N];经济观察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