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四种存在形式论纲
【摘要】:马克思身后留下巨量文献。如何理解这些文献?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形成了两种传统。一为恩格斯的学科性理解,结果是一总三分格局的出现,即马克思主义由三部分学科性内容构成: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为匈牙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哲学方法论性的理解,人们见到的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两种传统的共同缺陷是无视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及其存在形式,似乎这样的内容并不客观地存在于马克思的文献中。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以四种形式客观地存在于文献中。第一种形式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其中包括对逻辑前提、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经济制度类型划分方法和阶级立场的批判。第二种形式是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如资本、劳动、商品、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等范畴中的哲学。第三种形式是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如人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经济时代的区分标准是人类怎样生产和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以及劳动资料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等命题中的哲学。第四种形式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经济哲学逻辑前提论、经济哲学本体论、经济哲学认识论、经济哲学价值论、经济哲学方法论和经济哲学历史论。马克思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经济哲学的客观存在促使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首先,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及其存在形式是他独特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的结果。此种研究范式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双峰并峙,自成一体。其次,人们没有发现也不研究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存在形式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对哲学的狭窄性理解,即哲学只有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再次,发现和理解马克思经济哲学及其存在形式的方法是回到原生态,即阅读和理解马克思的文献时要与时代背景、学术背景、宏观和微观的学术语境以及马克思自己的价值诉求相结合。最后,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及其存在形式具有学术史、学术创新和学人楷模等方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