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盐酸水苏碱色谱保留行为的探讨

张建辉  蔡金玲  张志强  周永康  程立伟  
【摘要】:目的:以盐酸水苏碱为研究对象,确定此类季铵盐型生物碱成分的色谱条件选择。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色谱柱、不同缓冲盐种类和不同流动相的改变,分析其对盐酸水苏碱保留行为的影响。结果:盐酸水苏碱的检测选用Waters XBridge?BEH Amide色谱柱,以乙腈/0.4%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流动相,流动相中不得加入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结论:选用Waters XBridge?BEH Amide色谱柱,以乙腈/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流动相进行盐酸水苏碱色谱条件的开发。可为季铵盐型生物碱类成分色谱条件选择提供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罗兰;刘红河;王甫;任燕;林启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尿中23种生物碱[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年08期
2 彭湘君;李尚春;李银保;叶海艳;余磊;;益母草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鉴定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年06期
3 程辟;曾建国;;苯并啡啶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2年09期
4 张成刚,谭显东;菲并吲哚里西定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张成刚;云南银钩花中的4个生物碱[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6 王勇,刘淑莹;乌头碱类生物碱的质谱研究进展[J];质谱学报;2002年02期
7 林翠梧,苏镜娱,曾陇梅,李红,彭文烈,徐安龙;新的醚链双生物碱尖叶唐松草阿原碱的结构测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12期
8 郭伟华;周金慧;黄京平;王鹏;李熠;;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生物碱[J];分析化学;2014年10期
9 丛浦珠;;莨菪醇羧酸酯类生物碱的质谱研究[J];化学学报;1981年01期
10 黎永献;;加州假鹤虱中的生物碱[J];化学学报;1990年04期
11 倪明勇;;生物碱(±)-Deplancheine及黄退热树碱的合成[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年03期
12 徐文豪;薛智;;贡甲根中生物碱的化学研究[J];化学学报;1984年09期
13 珠娜;赵沛基;康前进;沈月毛;;滑桃树内生链霉菌5B发酵产物中的一个新吡唑生物碱(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年03期
14 单自兴,刘从戌,赵德杰;一些多官能生物碱的硼烷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15 张建兴,劳爱娜,徐任生;托里贝母中新生物碱的结构研究[J];有机化学;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锋鹏;;生物碱化学中的若干问题[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大会报告[C];2014年
2 黄小龙;;南海海绵共生放线菌新种来源吲哚咔唑类生物碱的发现[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场:天然产物分离和结构鉴定[C];2014年
3 陈也君;黄晶;何燕;陈波;马铭;;二氧化钛磁性粒子合成及分离提取黄连中的四种生物碱[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C];2016年
4 刘益真;郭艳勤;黄鹤;吉飞祥;戚爽;高栋;李孟阳;王鹏皓;王好雨;周想;宋传君;常俊标;;咔唑生物碱的发散法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16年
5 程莉;王丹;周爽;张加玲;赵云峰;;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A];第八届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黄国兰;李树峰;岳爱民;;应用反相色谱分离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研究[A];天津市色谱研究会第二届学术报告会论文、报告(摘要)汇集[C];1982年
7 刘学魁;郑啸;黄培强;;3,5-二取代吡咯哩西啶类生物碱的不对称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杨强强;刘军娜;熊越;尹卫平;;新型黄杨属生物碱衍生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8年
9 陈孝武;高丹;刘红霞;蒋宇扬;;一种基于磷酰化策略的反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同时检测血液中20种天然氨基酸[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毛神杰;徐效华;谢龙观;;生物碱noranabasamine、pyridylnicotine合成[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志;吡咯并噁嗪类生物碱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其林;吗啡类生物碱可待因的全合成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3 杨洪建;生物碱Lycoposerramine S和Daphnilongeranin B的合成研究与亚胺铑卡宾的方法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4 程国林;天然哌啶类、托品烷类和溴吡咯类生物碱的全合成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乔俊琴;核酸在反相液相色谱中的保留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6 靖鹏;生物碱(±)-Kopsihainanine A、(±)-Aspidospermidine和Calycilactone A的全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关一富;Vindoline和Montanine类生物碱的合成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张国彪;石松科生物碱Palhinine A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李奎永;中药生物碱和黄酮类组分的分离纯化与活性筛选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10 章强;β-咔啉类生物碱dichotomines A-D、pyridindolol、pyridindolol K1和pyridindolol K2的全合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华;蜂产品中生物碱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刘益真;天然咔唑类生物碱的全合成[D];郑州大学;2016年
3 吴列;2-醛基吡咯类生物碱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4 侯研博;构象固定的多羟基生物碱的合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菁;新型正反相联用色谱的构建与应用[D];厦门大学;2018年
6 邹训重;含吡啶端基的新型噻唑生物碱及其配合物生物活性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
7 邱曾烨;多羟基氮卓烷类生物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高晶;含氟的β-咔啉类生物碱的合成与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9 黄锐;铜催化氧原子邻位sp~3C-H转化直接构筑N-烷基生物碱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10 石珊;大环二胺生物碱Densanins的全合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