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优化
【摘要】:文章在北京市地下水水位监测现状基础上,分潜水和承压水对北京平原地下水监测网的监测密度和监测频率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采用编制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的方法进行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克里金插值法能定量评价依据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地下水水位等高线的精度,因而可以用来评价监测优化结果。并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检验提供的定量标准优化了地下水水位监测频率。优化后,北京平原共有监测孔400眼,其中利用原有监测孔300眼,新设计监测孔100眼,手工监测频率由原来的每月6次优化为每月1次,专项高频率监测可以由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实现。文中还对地下水自动监测仪(DIVER)的监测结果和手工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维护、管理措施和信息发布方式。
|
|
|
|
1 |
王庆兵;段秀铭;高赞东;徐慧珍;殷秀兰;李文鹏;周仰效;;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位监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2期 |
2 |
张志东;;迁安盆地地下水开采前景与人工回灌[J];地下水;1993年04期 |
3 |
鲁英英;浅析格尔木地区的地下水[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年06期 |
4 |
张效龙,孙永福,刘敦武;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分析[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06期 |
5 |
田景宏;许立燕;;地下水资源监测分析管理技术[J];中国水利;2007年22期 |
6 |
邸俊英,李文东,沃文伟,刘斌;拓扑预测在地下水枯水期水位预报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专学报;1999年04期 |
7 |
陈志宏;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J];北京地质;1999年03期 |
8 |
秦大军;;地下水CFC定年方法及应用[J];地下水;2005年06期 |
9 |
郜书杰;张红丽;张银青;;馆陶县地下水管理现状分析[J];地下水;2006年06期 |
10 |
李根;马冬梅;杨方清;穆振侠;;GM(1,1)模型在地下水管理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7年07期 |
11 |
张焕林;陈红卫;;盐城市地下水管理实践与努力方向[J];水利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
12 |
文宏展;;广西地下水监测现状与思考[J];广西水利水电;2009年03期 |
13 |
王新民;崔巍;;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6期 |
14 |
徐志明;傅永杰;申燕;;大渡河下游地区地下水放射性环境水平现状调查[J];四川地质学报;2009年04期 |
15 |
闫金凤;郭全军;陈曦;;土地利用影响下地下水位时空变化数值模拟[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
16 |
卢金凯;陈开澄;;電测水位計和電测水温計的介紹[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9年02期 |
17 |
任福尧,张景辉;关于地下水水位分布形态的若干问题[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3期 |
18 |
过仲阳,陈中原,宋保平,张先林,方正;应用动量BP算法对地下水水位进行动态预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9 |
王静;梁秀娟;肖长来;;榆树市地下水水位动态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03期 |
20 |
武慧;吴希龙;;泰安市城区地下水超采现状及治理对策[J];地下水;2007年01期 |
|
|
|
|
|
1 |
Adil Balla Magboul Elkrail;[D];河海大学;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