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福建山区混农林业的传统知识

Paul Chandler  薛建辉  
【摘要】: <正> 前言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的杉农们进行杉农间作时做各项决策的传统依据。认识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文化观点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这一观点,人类面临生存环境挑战时,具有前科学的本领。前科学即由可见结果推理不可见原因的能力及综合推测自然界明确构序的能力(Bloom,1987)。前科学先于科学方法的形成,也许是现代人类必不可少甚至明显的特征。根据上述观点和生态人类学家所创立的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学民,张树勋,李铭星,陈晓林,佟玉芳;发展混农林业是黑河林区治危兴林的一条必由之路[J];黑河科技;1997年03期
2 熊文愈;;生态系统工程与现代混农林业生产体系[J];生态学杂志;1991年01期
3 曾益群,郭辉军,尹绍亭,陈爱国;热带山地社区混农林业实践及其形成原因和机制研究——以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族乡巴卡小寨为例[J];云南植物研究;2001年S1期
4 文华,刘玉华,狄心志,陈建学,阿不都·依米提,周振明;和田绿洲的混农林业[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4期
5 ;“第二届福建山区发展论坛”在龙岩市举行[J];学会;2000年08期
6 ;“首届福建山区发展论坛”暨“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科技月谈会综述[J];学会;1999年04期
7 刘晓鹰,王光琰;杉木、柳杉与黄连间作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1年04期
8 李昌晓,李昌阳,汤兴华;几种典型混农林业模式的综合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李苏梅;龙春林;刀志灵;;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桤木改良土壤效应研究综述[J];植物生态学报;2006年05期
10 薛建辉;;灰色局势决策在林下间作作物组合优化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1991年02期
11 蒋秋怡,叶仲节,钱新标,姜培坤;杉木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初探[J];土壤;1993年05期
12 陈新奇;;V8系统CSAMT法在福建山区找煤应用——以龙岩林邦矿区为例[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4期
13 赵昭昞;福建山地的自然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的初步设想[J];地理学报;1984年04期
14 梅再美;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区退耕还林还草与节水型混农林业发展的途径探讨[J];中国岩溶;2003年04期
15 文化一,马渭俊;混农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93年04期
16 冯宗炜,陈楚莹,李昌华,许光辉,周崇莲;杉木速生丰产的生态学基础[J];生态学杂志;1982年01期
17 黄章平;;乌龟知天气[J];大自然;1993年03期
18 陆锋,李红旮,李芝喜;应用遥感与GIS技术进行热带林保护区乡村混农林业规划[J];热带地理;1998年02期
19 ;苏印泉教授简介[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1期
20 吴晓晖;;“冠球”为什么破产[J];民营科技;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云苹;王卫斌;张劲峰;;混农林业在云南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姚颂恩;;福建山区、沿海差异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构想[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莫晓勇;余雪标;;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林农复合栽培技术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4 蹇兆忠;王娟;潘桂菊;陈清军;房堃;张鹏远;韩传明;;浅谈混农林业在山东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文;;福建山区耕地主要种植制度气候评估模式[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妮;;创造良好经济环境 构建和谐福建[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吴兆录;;西双版纳橡胶种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陈灵芝;;中国植被类型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张育松;陈长南;;全面领会张天福茶学思想体系[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三周年论文集[C];2007年
10 成江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隐伏煤矿区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爱玲;杉木连栽地轮栽柳杉和闽楠后养分及铝分布与迁移动态[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智强;桉树林农条带间作模式效应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青峰;渭北旱塬混农林业水分生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3 杨志江;伊犁察布查尔县混农林业示范区林木对作物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军强;陕北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及其效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刘娟;五代福建山区经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育红;铝胁迫对不同类型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态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孙红英;低磷和铝毒对杉木幼苗若干生理过程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马志慧;应用荧光特性对杉木无性系的耐酚酸性状进行定量分类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孙玉青;铝、锰、钙复合作用对杉木幼苗叶绿素含量、荧光特性及养分吸收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周先梅;不同N素处理下杉木根生化物质对杉木种子的发芽效应[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江钰铃;福建山区县市向先进技术要腾飞资本[N];海峡财经导报;2009年
2 记者 赵鹏;福建山区和沿海协作深入发展[N];人民日报;2000年
3 陈南辉龚人宙;中小学新课本快速运往福建山区[N];人民铁道;2007年
4 周晓霞记者 孙立刚;桦南林业局治理商业贿赂招招见效[N];佳木斯日报;2008年
5 记者 宋焱;山活 民富 人笑[N];金融时报;2009年
6 铁铮;多功能林业已成发展趋势[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7 谢贤伟;华安:“铁观音”带领农民奔小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郭韶华 耿文明;福建局一九六队引进V8系统[N];中煤地质报;2007年
9 尹朝平;森林恢复国际研讨会在滇召开[N];云南日报;2007年
10 包洪谱;“种”出林茂草丰 “禁”出沙绿水秀[N];通辽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