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氮添加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土壤碳动态的影响

郭洁芸  王雅歆  李建龙  
【摘要】:近年来,中国大气氮沉降水平不断增加,过量的活性氮输入深刻影响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虽然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了模拟氮添加实验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动态的影响,但是由于复杂的地理条件和不同的施氮措施,关于植物和土壤碳库对氮添加的一般响应特征和机制仍存在广泛争议。因此,采用整合分析方法,收集整理了172篇已发表的中国野外氮添加试验结果,在全国尺度上探究氮添加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碳动态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促进了植物的碳储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且地上生物量比地下生物量增加得多。同时,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凋落物质量,但对细根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氮添加显著降低了植物叶片、凋落物和细根的碳氮比。总体上,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并降低了土壤pH值,但对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呼吸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氮添加的响应呈现增加、减少或不变的不同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虽然氮添加通过增加凋落物质量显著促进了植物碳输入,但同时也会通过刺激微生物降解来增加土壤碳的分解,这可能是由于增加的氮输入显著降低了凋落物和细根的碳氮比来提供高质量的分解底物。土壤有机碳积累对氮添加的响应取决于植物碳输入和土壤碳输出之间的权衡。综上所述,氮添加会促进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土壤碳储存,但其响应程度取决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和施氮措施。在氮沉降背景下,地上碳输入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能会影响对陆地土壤碳收支的预测,在未来的生态系统模型中应该充分考虑植物-土壤碳动态之间的平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江玉梅;卢鹏伟;张志斌;简敏菲;朱笃;;水位波动下火烧干扰对南荻土壤碳组分、微生物固碳能力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年01期
2 董雄德;邢亚娟;闫国永;王庆贵;;不同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的响应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22期
3 ;凋落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功能中起作用[J];硅酸盐通报;2014年05期
4 水新利;白云玉;张英洁;许嘉巍;靳英华;陶岩;赵琛;张慧慧;刘丽杰;;氮沉降对长白山3种苔原类型凋落物早期分解的影响[J];植物科学学报;2021年06期
5 宫雨薇;王璐;谭颖;陈鸽;张振兴;杨海军;;长白山源头溪流河床凋落物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J];生态科学;2021年02期
6 王立新,王瑾,黄建辉;辽东栎叶片凋落物在不同气候带下的分解及其主要元素释放的比较(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3年04期
7 张婷;代群威;邓远明;李琼芳;董发勤;Bowen Li;Bruce W.Fouke;李相邑;;九寨沟优势植物凋落物叶片淋溶的碳氮磷释放特征[J];中国岩溶;2021年01期
8 王新源;赵学勇;李玉霖;陈翔舜;王小军;云建英;;科尔沁沙地沙丘生境单元凋落物运移特征[J];中国沙漠;2016年01期
9 彭文;;全球人为质量首超活生物量[J];百科知识;2021年02期
10 杨阳;杨燕;王根绪;郭剑英;羊留冬;;凋落物和增温联合作用对峨眉冷杉幼苗抗氧化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01期
11 郑逢中,林鹏,卢昌义,郑文教,尹毅;广西英罗湾红海榄林凋落物动态及能流量[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12 王邵军;王红;李霁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蚯蚓数量及生物量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7年01期
13 黄婷;包和林;吴承祯;林勇明;洪伟;李键;;氮-硫沉降对邓恩桉及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和N残留率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年04期
14 ;科学出版社生物分社新书推介[J];作物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继勋;;植物凋落物研究概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叶德赞;赵昌会;骆祝华;黄翔玲;裴耀文;;热带太平洋细菌生物量及其对深海碳循环的影响[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曹明奎;李克让;陶波;;近2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能力的影响[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贺少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撂荒后自然恢复草地碳动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蒲高忠;水生态系统中凋落物降解对环境压力的响应[D];南京大学;2014年
3 张新厚;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立枯分解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4 杜正刚;陆地生态系统碳氮耦合模型的矩阵化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宫雨薇;长白山源头溪流河床凋落物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D];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
2 向昕怡;澜沧江功果桥水电站上下游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生物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D];云南大学;2018年
3 彭荣;黄海中南部和莱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谱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4 陈书秀;香溪河流域河岸带叶片凋落物的分解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06年
5 吴亚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凋落物有机碳原位分解动态[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宫菲;基于遥感技术的宁夏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利用效率特征[D];宁夏大学;2019年
7 孙威;内蒙古灌木生物量的分配格局[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刘青瑞;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D];南京大学;2017年
9 吴宝强;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选育与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辛雨;南非发现最古老陆地生态系统[N];中国科学报;202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