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农户生计对生态退化的脆弱性评价——以石羊河中下游为例
【摘要】:生态退化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农业人口的负面影响非常显著,当前急需评估农户生计对生态退化的脆弱性,识别脆弱群体及脆弱性成因,并依此寻求降低生计脆弱性的对策措施。以石羊河中下游为研究区,基于366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对生态退化的暴露度、敏感性及适应能力,评估了农户生计对生态退化的脆弱性,探明了影响农户生计对生态退化脆弱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高收入及高文化程度农户的适应能力强,暴露度与敏感性高,生计脆弱性较低;(2)从纯农户到非农户、从单一生计农户到多种生计农户,适应能力依次增强,暴露度与敏感性递减,生计脆弱性降低;(3)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户的富裕水平、受教育程度及社会资本,促进生计转型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生计对生态退化的脆弱性。最后,提出了减轻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对策建议及未来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
|
|
|
1 |
钟祥浩,刘淑珍,范建容;长江上游生态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
2 |
安鑫龙;李雪梅;齐遵利;张秀文;;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
3 |
贾士义;于海珍;褚秀彩;;中国目前主要的生态退化问题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
4 |
何兴东;丛培芳;董治宝;高玉葆;周启星;;20世纪末30a里全球生态退化状况[J];中国沙漠;2007年02期 |
5 |
;孙鸿烈:水土流失是各类生态退化的集中反映[J];中国水利;2009年07期 |
6 |
王华伟;高鹏;吕圣桥;丁福俊;王亮;;辽宁西部北票市生态修复区生态退化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1期 |
7 |
韦易伯;童新华;韦燕飞;田涛;;雨林区生态退化机制对西南喀斯特区生态退化机制的启示[J];大众科技;2012年05期 |
8 |
张可佳;全球21条河流生态退化 长江流域列榜首[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4年05期 |
9 |
安鑫龙;李志霞;齐遵利;张秀文;;海洋生态退化及其调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
10 |
郭昌永;;浅淡生态退化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以广西天峨县为例[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年07期 |
11 |
包维楷;庞学勇;;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灾后生态退化及其基本特点[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年04期 |
12 |
王玲,李阳兵,谢德体,魏朝富;重庆岩溶地区生态退化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0期 |
13 |
刘库,谢应忠,李应科,李云,邓占钊;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退化与恢复探析[J];草业科学;2005年11期 |
14 |
马洪波;;三江源地区生态退化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J];西藏研究;2007年03期 |
15 |
罗林;周应书;何兴辉;谢永贵;王敏;吴明艳;;岩溶山地生态退化的海拔空间变异[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
16 |
申玉飞;;镇雄县磺区生态退化成因及治理对策[J];环境科学导刊;2009年S1期 |
17 |
王昕亚;王建力;胡蓉;袁红;严焕德;;西南岩溶地区生态退化及重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
18 |
刘云;熊康宁;;贵州喀斯特山地生态退化与生态经济重建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19 |
刘强,毕华,黄澜;海南岛海岸砂矿开采区的生态退化及恢复[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1期 |
20 |
郭凤平;周林蕻;高云彪;;辽宁东部山区生态退化分析及恢复措施[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08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