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我国特有植物青檀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李晓红  张慧  王德元  张莉  邵剑文  张小平  
【摘要】:青檀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残遗植物,是宣纸纤维来源的重要原材料,现已被列入国家Ⅲ级保护植物。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标记技术,对采自27个地理种群的628个青檀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8对引物共得到66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5.45%。分析结果表明,青檀在物种水平上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PPB=95.45%、Ao=1.9545、Ae=1.5729、He=0.3335、I=0.4980、Hb=0.3437)。在种群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PPB=69.98%、Ao=1.6998、Ae=1.4449、He=0.2561、I=0.3793、Hb=0.2656)和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Gst=0.23,ФST=0.25)均处于中等水平。华北地区(30°—42°N)和华南地区(22°—30°N)青檀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差异并不显著。古老的起源历史、较广的分布范围、异交的繁育系统、风媒种子、长命的生活史以及华南和华北地形和植被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青檀目前遗传格局的主要原因。结合叶绿体序列(cpDNA)序列的遗传结构特征对青檀的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泽,王若祥,彭义,王印田;青檀造林实验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1980年01期
2 张玉琼;大别山北坡青檀次生林开发利用[J];生物学杂志;1999年03期
3 李玉凤;青檀造林技术[J];安徽林业;2000年05期
4 严爱平;三贞庵古青檀[J];国土绿化;2005年09期
5 段凤芝,惠超,汪红卫;青檀营林技术[J];经济林研究;1996年03期
6 程孝霞,崔同林;青檀壮苗培育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5年02期
7 方升佐;青檀的栽培及檀皮采集加工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1996年04期
8 程孝霞;青檀壮苗培育技术[J];安徽林业;2004年05期
9 夏宗应,谢祥,刘安东,陈玉玲;新县莲康山自然保护区青檀调查报告[J];河南林业科技;1999年02期
10 王鸣凤,徐八骏,季根田,王泽燥;青檀嫩枝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0年03期
11 覃文更,韦国富,谭卫宁;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青檀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4年03期
12 段小春;青檀与中国宣纸[J];绿化与生活;1995年03期
13 惠超;青檀绿枝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3年02期
14 何鹏程;青檀栽培管理与檀皮加工[J];安徽林业;2001年01期
15 周贤军;;《中国青檀》出版发行[J];林业科技开发;2008年05期
16 洑香香,方升佐,汪红卫,侯常英;青檀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17 李源;;青檀的繁殖技术[J];安徽林业;2008年06期
18 刘桂华;青檀耐荫性的初步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6年02期
19 方升佐,朱梅,唐罗忠,李火根;不同种源青檀种子的营养成分及种子活力的差异[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8年02期
20 汪期嘉,全诗珊;大力发展和利用青檀——太平县新明公社新明大队经营青檀的经验[J];林业实用技术;197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作梅;赵倩;谭晓风;张党权;邝先松;;赣南油茶高产优良无性系的ISSR分子鉴别[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2 江香梅;何凤苗;;光皮树群体遗传结构及其油脂精炼工艺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曾艳玲;谭晓风;张党权;谢鹏;曾晓峰;;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桉树遗传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4 尹佟明;黄敏仁;王明庥;朱立煌;邬荣领;;杨树基因组的分子连锁图谱[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5 李昌珠;张良波;刘汝宽;肖志红;李力;李培旺;;光皮树无性系的ISSR分子标记[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6 杨玉洁;杨模华;张冬林;李志辉;;马尾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7 张颖娟;黄甫江云;卢欣石;;草原化荒漠地区珍稀物种长叶红砂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张兴旺;王劲松;邵剑文;张小平;;从种群结构探讨安徽琅琊山青檀林的保护与利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牛文魁;;珍稀树种-青檀种子繁殖技术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志勇;陈永燕;李德铢;;极度濒危植物五针白皮松的遗传多样性[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戌梅;梭梭的遗传变异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2 冯富娟;天然红松种群遗传生态学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3 何学友;金龟子绿僵菌松墨天牛优良菌株筛选及其林间宿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4 王国霞;古银杏雄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花粉用优良单株初步选育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杨秀艳;粉单竹遗传多样性和麻竹种内杂交子代遗传变异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6 赵嘉平;树木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系统分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7 张兴;部分榆属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白榆辐射诱变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桂仁意;银杏主要栽培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图谱构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9 何小勇;翅荚木种源遗传多样性及其抗低温胁迫能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鼎杰;台湾桤木非整倍体筛选与ISSR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绍臣;东北主栽杨树品种的ISSR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郝雨;大兴安岭北段天然山地樟子松分子生态学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曹娴;草莓抗灰霉病基因定位及榉树种质资源多样性的ISSR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文峰;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6 刘赢男;紫椴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李岩;天然红松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变化的RAPD和ISSR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曲丽娜;兴安、长白及华北落叶松RAPD和ISSR分子标记的物种特异性鉴定[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金国良;红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芳;中国刺槐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彦军 刘捷北 田宝秋;栽植青檀好处多[N];农民日报;2001年
2 张玉君;三门峡调查重点树种种质资源[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3 姜广国 蒋秀丽 王斌;浅谈乡土树种的优势[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4 记者 周云峰 通讯员 李学明;六步溪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益阳日报;2009年
5 卢建宁;河南出资千万元扶持培育良种壮苗[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通讯员 独小川;礼县完成古树名木普查[N];陇南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瑛 特约通讯员 赵晓平;我省实施乡土树种振兴计划[N];山西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