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有植物青檀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摘要】:青檀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残遗植物,是宣纸纤维来源的重要原材料,现已被列入国家Ⅲ级保护植物。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标记技术,对采自27个地理种群的628个青檀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8对引物共得到66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5.45%。分析结果表明,青檀在物种水平上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PPB=95.45%、Ao=1.9545、Ae=1.5729、He=0.3335、I=0.4980、Hb=0.3437)。在种群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PPB=69.98%、Ao=1.6998、Ae=1.4449、He=0.2561、I=0.3793、Hb=0.2656)和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Gst=0.23,ФST=0.25)均处于中等水平。华北地区(30°—42°N)和华南地区(22°—30°N)青檀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差异并不显著。古老的起源历史、较广的分布范围、异交的繁育系统、风媒种子、长命的生活史以及华南和华北地形和植被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青檀目前遗传格局的主要原因。结合叶绿体序列(cpDNA)序列的遗传结构特征对青檀的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
|
|
|
|
1 |
王泽,王若祥,彭义,王印田;青檀造林实验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1980年01期 |
2 |
张玉琼;大别山北坡青檀次生林开发利用[J];生物学杂志;1999年03期 |
3 |
李玉凤;青檀造林技术[J];安徽林业;2000年05期 |
4 |
严爱平;三贞庵古青檀[J];国土绿化;2005年09期 |
5 |
段凤芝,惠超,汪红卫;青檀营林技术[J];经济林研究;1996年03期 |
6 |
程孝霞,崔同林;青檀壮苗培育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5年02期 |
7 |
方升佐;青檀的栽培及檀皮采集加工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1996年04期 |
8 |
程孝霞;青檀壮苗培育技术[J];安徽林业;2004年05期 |
9 |
夏宗应,谢祥,刘安东,陈玉玲;新县莲康山自然保护区青檀调查报告[J];河南林业科技;1999年02期 |
10 |
王鸣凤,徐八骏,季根田,王泽燥;青檀嫩枝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0年03期 |
11 |
覃文更,韦国富,谭卫宁;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青檀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4年03期 |
12 |
段小春;青檀与中国宣纸[J];绿化与生活;1995年03期 |
13 |
惠超;青檀绿枝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3年02期 |
14 |
何鹏程;青檀栽培管理与檀皮加工[J];安徽林业;2001年01期 |
15 |
周贤军;;《中国青檀》出版发行[J];林业科技开发;2008年05期 |
16 |
洑香香,方升佐,汪红卫,侯常英;青檀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7 |
李源;;青檀的繁殖技术[J];安徽林业;2008年06期 |
18 |
刘桂华;青檀耐荫性的初步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6年02期 |
19 |
方升佐,朱梅,唐罗忠,李火根;不同种源青檀种子的营养成分及种子活力的差异[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8年02期 |
20 |
汪期嘉,全诗珊;大力发展和利用青檀——太平县新明公社新明大队经营青檀的经验[J];林业实用技术;1976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