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鱼体汞含量及其水生食物链累积特征
【摘要】:于2011—2012年在三峡库区干流水域及7条典型支流采集了11种鱼类样品,以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营养等级分析为基础,研究了三峡水库蓄水后的鱼类汞含量水平及其食物链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库区鱼类(以鲤为例)平均总汞含量为57.1μg/kg,与蓄水前鱼体总汞水平相当,但在库区不同水域鱼体总汞含量差异显著:干流入库水域(洛碛断面)鱼体总汞含量平均值为88.0μg/kg,显著高于水库腹区水域(巫山断面)的平均值43.1μg/kg。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库区支流鱼体的δ13C范围为-22.08‰—-28.92‰,大于干流鱼体的δ13C范围(-23.11‰—-26.87‰),表明支流鱼类的食物来源具有更明显的湖沼型特征。同时,支流鱼类食物链上汞的累积放大效率显著高于干流水域。水文水动力差异可能是库区内汞累积等生态过程存在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
|
|
|
|
1 |
刘永明,贾绍凤,蒋良维,张士锋;三峡水库重庆段一级支流回水河段富营养化潜势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
2 |
王顺克;三峡库区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2期 |
3 |
童潜明;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洞庭湖防洪和生态的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3期 |
4 |
陈翠玲,任秀娟;三峡水库蓄水后水质富营养化因素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5 |
张晟,刘景红,张全宁,黎莉莉,彭枫,高吉喜;三峡水库成库初期丰水期水环境化学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3期 |
6 |
张晟,刘景红,张全宁,黎莉莉,李崇明,高吉喜;三峡水库成库初期氮、磷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4期 |
7 |
蒋固政;;长江三峡工程兴建后营养物质和径流变化与河口及近海渔场关系初探[J];水资源保护;1987年01期 |
8 |
黄金池;李锦秀;禹雪中;苏德慧;李术军;倪婧;;三峡水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拟研究构想[J];水系污染与保护;1998年01期 |
9 |
陈景秋;三峡库区水污染亟待治理[J];建设科技;2003年07期 |
10 |
刘云峰;刘正学;;三峡水库涨落带植被重建模式初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1 |
黄真理;;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研究及其进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年05期 |
12 |
苏妍妹;纪道斌;刘德富;;三峡水库蓄水期间香溪河库湾营养盐动态特征研究[J];科技导报;2008年17期 |
13 |
胡兴娥;惠二青;;三峡水库建设期间污染物来源及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J];水力发电;2009年12期 |
14 |
袁超;陈永柏;;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的适应性管理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
15 |
李永建,李斗果,王德蕊;三峡工程Ⅱ期蓄水对支流富营养化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16 |
李崇明,黄真理;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研究(Ⅰ)——蓄水前污染负荷现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
17 |
富国;湖库富营养化敏感分级概念及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
18 |
张远;郑丙辉;刘鸿亮;;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
19 |
尹真真;邓春光;徐静;;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次级河流回水河段富营养化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
20 |
张磊;董立新;吴炳方;周万村;;三峡水库建设前后库区10年土地覆盖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