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植株和土壤水浸液自毒作用研究及土壤中自毒物质检测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及生物测试研究花生植株、土壤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自毒作用,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结合多重比较分析各处理组生物活性差异;采用液相色谱法(HPLC)对正茬、连作2、4 a和6 a的花生根际土壤中酚酸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植株不同部位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梯度效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16 g/10 mL水浸液的抑制作用最大。花生生长受自毒物质的影响,此影响作用强度因自毒物质的来源部位不同而存在差异。种子萌发以茎水浸液的自毒作用最为明显。但针对幼苗生长的不同测定指标其部位差异不一致,其中以茎水浸液对幼苗株高和叶面积的自毒作用最为明显,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幼苗主根长、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的自毒作用最为明显。在根际土壤水浸液中鉴定到4种酚酸物质,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香豆酸和香豆素,其中香草酸和香豆素含量较高且变化规律性明显,在土壤中的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上升,连作6 a后土壤中的含量达到0.289μg/g和0.025μg/g干土。
|
|
|
|
1 |
汪文娟,张寿江,刘炳海,于建垒;异丙甲草胺在花生上的残留量及动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2年03期 |
2 |
曹仁林,霍文瑞,何宗兰,郝建军,李艳丽;CO_2浓度增加对花生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1996年04期 |
3 |
徐胜光,李淑仪,蓝佩玲,廖新荣,陈昌和,徐旭常;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对花生作物营养效应及其机理[J];生态环境;2003年04期 |
4 |
王运浩;呋喃丹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降解[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0年03期 |
5 |
李明田,杨忠文;几种治山治沙的生态农业模式[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年02期 |
6 |
江春平;黄卫;;新乡市无公害花生产地环境浅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
7 |
李路平;宋小顺;李俊玲;;新乡市朗公庙镇无公害花生产地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8 |
李明田,李纳;治山治沙的生态农业模式[J];当代生态农业;2000年Z1期 |
9 |
徐胜光,李淑仪,廖新荣,蓝佩玲;花生施用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研究初报[J];土壤与环境;2001年01期 |
10 |
朱雪梅,陶澍,林健枝;根际土壤中DDTs的残留与转化[J];环境化学;2004年02期 |
11 |
马婧玮;董姝君;游文宇;张敬平;钮伟民;潘灿平;;甲基化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代森锰锌在花生中的残留量[J];农药学学报;2007年03期 |
12 |
李玉双;孙丽娜;王洪;;农作物对污染土壤中铅赋存形态及其植物有效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S2期 |
13 |
李廷强;朱恩;杨肖娥;张玲;;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际土壤酶活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3期 |
14 |
梁昌聪;肖艳萍;赵之伟;;云南会泽废弃铅锌矿区植物丛枝菌根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年06期 |
15 |
陈静;王琳玲;陆晓华;袁松虎;刘细祥;王悦;赵茜;梅玲芳;;点源排放六氯苯在植物中的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04期 |
16 |
邹雨坤;张静妮;杨殿林;陈秀蓉;;转Bt基因玉米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年01期 |
17 |
朱海燕;钟章成;刘忠德;;不同植物对黑色石灰岩土壤磷素的利用[J];林业科学;2006年07期 |
18 |
侯明;张利香;那佳;;小麦根际土壤汞的分布和形态变化[J];生态环境;2008年05期 |
19 |
何永枝,戴瓯和;优质绿色产品花生的生态工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S2期 |
20 |
阮维斌,王敬国,张福锁,申建波;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在连作障碍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