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场废弃地的早期植被与土壤种子库
【摘要】:调查了广州市白云山地区一个弃置 2 a的大型采石场的排土场、采石坑以及原用作破碎加工石料和成品贮运的平台等的土壤种子库和自然植被。这些废弃地的基质毫无结构 ,质地亦极端 ,排土场 60 %的颗粒直径小于 1 mm,碎石平台则主要由散落的碎石、石粉组成 ,粒径大于 5 mm占 5 0 %以上。3种类型废弃地的养分元素含量都很低 ,水溶性氮和磷含量分别为 0 .74~ 1 .43mg· kg- 1和 0 .0 32~ 0 .0 5 3mg· kg- 1。 3种废弃地在植被自然发生的程度及土壤种子库种子含量上也差异很大。排土场表面极不稳定 ,大大小小水蚀沟分布其上 ,水蚀和水土流失严重 ,基本上没有植物定居 ,土壤种子库接近零 (所有样品只检测到两种植物各 1株幼苗 ,换算成种子库的大小约当 33粒· m- 2 ) ;采石坑废弃地的自然植被较好 ,发展成以湿生植物为主的郁闭草地 ,边坡较为干旱而以禾草类为主 ,盖度亦达 1 0 0 % ,水环境的多样性促进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计有 1 3科 30属 31种植物 ,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含量为 1 93± 46粒·m- 2 ,有 6个种 ;碎石贮运平台废弃地由于经车辆的反复辗压 ,表面异常坚实 ,废弃后早期只有在周边较疏松处及偶然出现的裂缝中有植物生长 ,总植被盖度小于 1 0 % ,种类也较少 ,只有 4科 9属 9种 ,然而其土壤种子库却是最
|
|
|
|
1 |
蔡高堂,杨少俊,赵冬莲;深圳市废弃采石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措施[J];南昌水专学报;2000年04期 |
2 |
吴志峰;广东省“土壤与环境”青年学术报告会在穗举行[J];土壤与环境;2000年02期 |
3 |
志锋;;关注土壤与环境[J];环境;2000年06期 |
4 |
冯远娇,王建武;农田杂草种子库研究综述[J];土壤与环境;2001年02期 |
5 |
张志权,束文圣,廖文波,蓝崇钰;豆科植物与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J];生态学杂志;2002年02期 |
6 |
王玲,李阳兵,谢德体,魏朝富;重庆岩溶地区生态退化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0期 |
7 |
束文圣,蓝崇钰,黄铭洪,张志权;采石场废弃地的早期植被与土壤种子库[J];生态学报;2003年07期 |
8 |
束文圣,叶志鸿,张志权,黄铭洪,蓝崇钰;华南铅锌尾矿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学报;2003年08期 |
9 |
陈波,包志毅;国外采石场的生态和景观恢复[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5期 |
10 |
赵丽娅,李锋瑞;沙漠化过程土壤种子库特征的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