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矿区排土场恢复重建人工植被变化
【摘要】:以典型草原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配置形式下排土场人工、半人工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的人工裸露边坡草层低矮、植物种类单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进行植被恢复的试验小区植物种类明显增加,项目实施第三年试验区内共出现23种植物,分属10科22属,单种科和单种属占优势;"生态袋一字型布设+撒播种草"试验小区出现的植物种类最多,植物成活率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较大,这一措施配置形式在草原矿区排土场边坡植物群落快速建植和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效果均显著;抗逆性强、具有固氮功能、性状优良的豆科牧草可作为草原矿区人工扰动后植被恢复重建的先锋物种。
|
|
|
|
1 |
魏忠义,秦萍,郭爱华,刘永刚,张晓霞;大型排土场“径流分散”水蚀控制模式及其设计探讨——以山西省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年01期 |
2 |
张志平;焦菲;;天和铝土矿区排土场防护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3年04期 |
3 |
周如乾;永平铜矿岩石边坡、排土场植被工程试验简介[J];中国水土保持;1987年12期 |
4 |
卢莎;胡献舟;唐小玲;;蘑菇废料在矿山排土场覆土层改良中的综合利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
5 |
孙建华,华天伟,李敏,汪闻生;马钢姑山排土场的生态适应性种植试验[J];水电站设计;2001年04期 |
6 |
白中科,胡振华,王治国;露天矿排土场人为加速侵蚀及分类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年01期 |
7 |
刘华;郭先霞;李璐;;茂名南、北排土场生物修复中土壤性状变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
8 |
席延泽,贾萍,康新立;山西露天矿排土场复垦种植层的特性与培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9 |
尹会珍;;露天煤矿排土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3年05期 |
10 |
张宇;高永;汪季;牛星;马海龙;;伊敏露天煤矿排土场坡面水蚀特征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1 |
武世周,白中科,赵景逵;影响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有效复垦的物理参数[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12 |
魏忠义,马锐,白中科,韩武波;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特征及其植被控制效果研究——以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1期 |
13 |
吕春娟;白中科;;露天排土场的岩土侵蚀特征及水保效应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6期 |
14 |
李志华,韩德全;舞钢山坡排土场“上截中排下拦”防护模式[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5期 |
15 |
刘桂芝;;泥炭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改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门窗;2014年06期 |
16 |
张丹丹;潘德成;;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典型模式评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
17 |
李鑫;张莹;;论植被在露天煤矿排土场中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研究[J];商;2013年10期 |
18 |
马从安;才庆祥;王启瑞;李奋勇;;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质地和肥力的分析与评价[J];煤炭工程;2008年05期 |
19 |
王金满;郭凌俐;白中科;杨睿璇;张萌;;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后土壤与植被的演变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21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