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法综合评价典型工业废水毒性
【摘要】: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典型工业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以及处理工艺对废水毒性的削减情况,采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大型溞急性毒性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结合潜在生态毒性效应探测(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指数对常州市7种典型工业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7种工业原水都表现出了急性毒性或遗传毒性,综合生物毒性强度的排序为电子厂电镀厂综合污水处理厂印染厂化工厂食品厂制药厂。而7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后出水综合生物毒性强度的排序为印染厂化工厂电子厂综合污水处理厂食品厂制药厂电镀厂。其中,印染和化工厂出水综合生物毒性高于原水,分别增加了43.3%和38.7%,PEEP评价结果显示分别属于剧毒和高毒,而电镀、电子、综合污水处理和食品厂出水的综合生物毒性削减明显,分别比原水削减了76.9%、53.1%、48.3%和26.6%,PEEP结果表明基本无毒。建立在成组生物毒性实验基础上的PEEP评价方法可全面反映工业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进而更客观地评价废水对水生态系统乃至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
|
|
|
1 |
彭方毅;陈盛珍;姜海蓉;陈远翔;蔡强;何苗;刘锐;;发光细菌冷冻干燥条件优化研究与应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06期 |
2 |
杜惠文,李劲,付金兰,李涛;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试验在洹河断面水质监测中的应用[J];河南化工;2000年11期 |
3 |
袁东星,邓永智,林玉晖;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发光菌快速检测[J];环境化学;1997年01期 |
4 |
凌云;毒物对发光细菌发光率的影响[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0年01期 |
5 |
方战强,陈中豪,胡勇有,李友明;发光细菌法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2期 |
6 |
李国发;发光细菌检测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
7 |
党亚爱,王国栋,辛宝平,杨敏,李秀珍,李斌莲;利用发光菌评价17种染料的毒性效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8 |
施玮,牛军峰,余刚;水中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的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
9 |
;利用发光细菌检测水中有毒物质[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10 |
杨泽生;;又一个国内首创的环保课题通过鉴定[J];上海环境科学;1992年11期 |
11 |
苏君;利用发光细菌测定水体的生物毒性[J];干旱环境监测;1995年04期 |
12 |
乔鸿泽,周德智,王怀权;发光细菌法评价工业废水的毒性[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年06期 |
13 |
蒋园芳;;发光细菌检测水中综合毒性[J];科技资讯;2008年30期 |
14 |
杨虹;刘金冠;崔桂贤;;天津市地表水水体污染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表征研究[J];硅谷;2010年07期 |
15 |
王兆群,王芹丁,长春;发光细菌法监测工业废水综合毒性[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2年01期 |
16 |
李百祥,王德才,闫鹏;急性毒性发光细菌传感器和急性毒性快速测定仪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年04期 |
17 |
方战强;李友明;陈中豪;;木浆OHMP漂白废水的毒性及毒性污染负荷的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
18 |
刘辉;;如何利用发光细菌检验水中有毒有害物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8期 |
19 |
吴自荣;王生清;朱慈辉;李娟;周全;杨颐康;;利用发光细菌快速测定农药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20 |
吴自荣;;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发光细菌制备成简便的干燥制剂[J];上海环境科学;1986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