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草)背景下榆林市土壤侵蚀变化与未来趋势预测
【摘要】:为了研究榆林市还林还草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和土壤侵蚀变化趋势,用最小二乘法和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研究区域未来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类型。结合中国坡面水蚀预报模型,计算2000—2017年土壤侵蚀序列,用最大、最小和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条件下模拟未来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1)丘陵沟壑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在1 150~1 350 MJ·mm/(hm~2·h)之间,西部地区在800~1 050 MJ·mm/(hm~2·h)之间,北部地区在1 000~1 150 MJ·mm/(hm~2·h)之间,2000—2017年平均降雨侵蚀力比1988—2000年增加268.24 MJ·mm/(hm~2·h);2)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下的土壤侵蚀模数由2000年的3 559.99 t/(km~2·a)减少到2017年的1 369.19 t/(km~2·a),土壤侵蚀量减少958.5万t; 3)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由2000年的0.164降低到2017年的0.069,预测C因子为0.053,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但C因子的Hurst指数分析表明北部地区在未来干旱条件下,植被退化的风险较大;4)在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下,未来大多数地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将2 000 t/(km~2·a),以轻度和微度为主;5)下一阶段还林还草的工作重点应该更加注重水资源承载力,以保障还林还草工程取得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