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小麦茎秆性状与单穗重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

陈玉花  张清山  陆博  陈荣江  张万琴  
【摘要】:利用2010-2011连续两年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试验田所得的试验资料,对6个不同小麦品种的茎秆性状与单穗重进行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考查的茎秆性状与单穗重的相关程度依次为:茎重茎粗株高茎长壁厚;茎重与单穗重(r_(5y)=0.8213~(**))和茎粗与茎重(r_(25)=0.7218~(**))、茎长与株高(r_(13)=0.9582~(**))的相关分别呈极显著,茎粗与单穗重(r_(2y)=0.5990~*)、茎重与株高(r_(13)=0.6550~*)均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考查的茎部性状对单穗重的直接效应(绝对值)依次为:茎重株高茎长壁厚茎粗.茎重的直接正效应(p_(x_5→x_5→y)=1.3986~(**))最大,茎长(p_(x_1→x_1→y)=0.6297~*)次之,壁厚(p_(x_3→x_3→y)=0.2323)居三,株高的直接负效应(p_(x_3→x_3→y)=-1.1617~(**))极显著;5个茎部性状的决策系数依次为:茎重(0.3414)壁厚(-0.0030)茎粗(-0.1959)茎长(一0.2063)株高(一1.9800).据此明确了茎重、壁厚为提高小麦单穗重的主选因素,株高是主控因素.在注重对基部节间短、粗、茎壁厚性状选择的同时,适当控制株高,是选育高产抗倒小麦品种的有效途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路,贾志宽,韩清芳,王海珍;影响苜蓿产草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3年01期
2 申慧芳,李国柱;绿豆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余青兰,李富全,陈丽华,杨成灿;大麦产量结构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青海农林科技;1996年03期
4 王芳,王云,朱国立,刘海臣,张云华,庞晓斌;蓖麻主要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通径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杨春玲,王阔,关立,侯军红,宋志均,韩勇,葛鹏飞;绿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杂粮作物;2005年05期
6 于建军;庞天河;刘国顺;焦桂珍;章新军;李琳;任晓红;;烤烟香气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1期
7 史新海;刘恩训;朱金宝;;中熟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8 刘占国;马峙英;张桂寅;;陆地棉纤维强度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9 赵贵法,董必龙,郭素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及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5年02期
10 杨玉霞,吴卫,郑有良,李伟,黄春燕,刘仁建;红花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种子;2005年11期
11 郭俊成,程晓蕾;陆地棉有关遗传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12 杜刚,刘其宁,赵振玲,吴学英;亚麻单株茎重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国麻业;2005年06期
13 雷全奎;杨小兰;郭建秋;马雯;;夏大豆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04期
14 程永盛;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陈粤汉;;水稻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15 贾利忠;贾利欣;蔺云峰;;覆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年06期
16 官玲亮;吴卫;郑有良;刘仁建;刘雷;;油用型红花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7年03期
17 明道绪;通径分析的原理与方法[J];西南农业学报;1986年04期
18 仝攸;;贺兰山东麓地区几个春大豆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1986年06期
19 刘明久,许桂芳;黄淮地区粳稻主要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8期
20 甘付华;高杰;聂文魁;;孜然芹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英;柳斌辉;牛英洁;王霞;张歆婕;栗雨勤;;气候条件对河北低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康西言;李春强;高建华;王鑫;;河北省冬小麦水分亏缺量的变化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杨世忠;敖学成;王同军;周潇;卢寰宗;苏茂;;扁穗雀麦单株性状与株重的相关通径分析[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李红波;郭玉明;;麦类作物茎秆力学模型分析及其临界载荷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申时全;曾亚文;普晓英;赵旭;;昆明小白谷耐冷性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相关性及遗传研究[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6 朱莲;徐龙华;朱金兰;;不同氮肥运筹下的小麦群体产量与品质相互关系的研究[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7 谢恩明;赵孝东;邱献锟;李美善;刘宪虎;;东北粳稻蒸煮特性研究[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柳茜;敖学成;陈国祥;陈艳;;非秋眠紫花苜蓿株系优选的性状分析[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柳家友;柏志安;吴伟华;;黄淮夏玉米主要产量性状之演变及对育种方向的影响[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10 李春喜;马守臣;姜丽娜;苗永平;邵云;;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中植酸及其相关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光;小麦茎秆特征与倒伏的关系及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陈华萍;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主要性状分析及其醇溶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3 肖炳光;烤烟农艺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的遗传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4 郭维俊;小麦生长的力学特性及其动力学规律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5 蒋开锋;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与相关研究、耐热QTL定位及直链淀粉含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6 时显芸;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营养成分及其遗传趋势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卢川;长白山中药材植纹鉴定及药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良强;水稻千粒重的遗传相关分析和定位克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9 俞斌华;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品种对黄矮根腐病(Embellisia astragali)的抗性评价[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穆平;水、旱稻DH和RIL群体抗旱性状相关分析及其QTL表达规律比较[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占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杨玉霞;红花农艺性状及其黄色素A含量与ISSR标记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3 罗军元;两系法杂交水稻稻米品质遗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陈楠;不同N、K肥施用量对中粳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5 朱蕾;高产小麦品种的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海棠;干旱地区优良牧草的引种筛选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7 龙银成;大穗型中籼稻品种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4年
8 丰光;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杂种优势比较及茎秆穿刺遗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赵东海;杂交晚稻整齐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10 周娟;籼稻品种间几个生理指标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疆新实良种有限责任公司;新实多一号(新饲玉6号)[N];农民日报;2006年
2 新疆新实良种有限责任公司;新实多3号(新饲玉7号)[N];农民日报;2006年
3 ;优质糯高粱——湘两优糯粱1号[N];吉林农村报;2006年
4 玉田县农村经济局 邵福宏 李卫军;鲜食玉米种啥品种好[N];河北科技报;2006年
5 唐山市玉田县农村经济局 绍福宏 李卫军;种植鲜食玉米“八项注意”[N];河北农民报;2006年
6 方圆;看苗情施用大麦返青肥[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7 ;黍子新品种[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8 湖南省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肖伏莲;超甜玉米品种——先甜五号[N];湖南科技报;2007年
9 姚先伶;谷子[N];山西科技报;2004年
10 姚先伶;黍子[N];山西科技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