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时代性论析
【摘要】:
<正> 一、引论“教育是培养上的一种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须手段”,社会依靠教育这一手段不断地培养造就自己所需要的人,这些经过教育加工的人重新归入社会以后,着力解决社会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并把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以知识的形式重新注入教育,由此形成了社会——教育——社会的知识经验的循环流动,并在历史的演进中结晶为一种为大家所接受和习惯的经典模式。一旦教育不能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时,人们就开始
|
|
|
|
1 |
黄晓娟;;培育中国杰出教育家的思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
2 |
卢元锴;;提倡教育家办学治校[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
3 |
张玉臣;;教育家成长与实现教育家办学面临的瓶颈问题[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
4 |
罗晓明;;“人格本位”立说[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
5 |
黄宇红;;什么样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杜威对我们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6 |
蔡仲德;;论教育家冯友兰[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7 |
;编者的话[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
8 |
;编者的话[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
9 |
张乐群;;试论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10 |
李元华;;立志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