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调和油配料比例须强制标明[J];中国粮油学报;2009年04期 |
2 |
杨波涛;曹文明;孙禧华;;调和油的换代和升级[J];粮食与油脂;2010年11期 |
3 |
常丽新;杜密英;;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对食用调和油品质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年06期 |
4 |
高天海;;食用油新规将公开调和油成分配比[J];食品科技;2006年04期 |
5 |
王宪青;孙清瑞;张丽萍;;营养型调和油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9年02期 |
6 |
谢岩黎;何保山;任丹丹;;新型食用调和油的配方设计及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7 |
李新华;车欣;邵帅;;营养型植物调和油配方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食品科学;2010年13期 |
8 |
朱萍萍,廖惠珍,许榕仙;调和油对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福建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9 |
王勇,刘军海;调和油生产与调和数学模型的建立[J];食品科学;1999年06期 |
10 |
王勇,刘军海;调和油生产与调和数学模型的建立[J];中国油脂;1999年03期 |
11 |
杨莹;1:1:1完美比例定格健康生活 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全面上市[J];中国食品;2002年16期 |
12 |
杨慧萍,杨卫民,汪海峰;保健调和油新油源的开发研究[J];中国油脂;2003年03期 |
13 |
王宪青,刘妍妍,余善鸣;葵花籽调和油抗氧化性研究[J];中国油脂;2004年11期 |
14 |
金青哲;姜秋水;沈华;徐可;刘堃;;双低菜籽营养调和油的研制[J];中国油脂;2005年12期 |
15 |
蔡耀颖;陈惠波;;食用调和油平均比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6期 |
16 |
张泽生;王瑞;孙长霞;;营养调和油的配方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7 |
胡水保;李海龙;杨善言;狄志鸿;姚璐;;适合于血脂偏高人群食用的山茶营养调和油配方研究[J];食品工业;2013年06期 |
18 |
满时勇;食用调和油对人体健康影响[J];粮油食品科技;1999年01期 |
19 |
黄光华,陈惠岷,陈光耀;食用调和油脂肪酸组成分析[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99年01期 |
20 |
李桂华,钱向明,姜延超,马树实;功能性调和油的研制[J];中国粮油学报;2005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