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体医融合:基于运动锻炼的失重防护
【摘要】:太空失重环境会引起航天员心血管功能紊乱、肌肉萎缩、骨质丢失和运动表现下降,威胁到航天员在轨飞行出舱活动时的安全和重返地球重力环境后的健康和生活。当前长期航天飞行普遍采用以体育锻炼为主的失重防护策略,其可在一定程度有效地缓解失重所致的肌肉骨骼形态和功能改变,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包括心血管功能紊乱在内的所有问题。通过对以往航天飞行及模拟失重研究结果的回顾,对失重导致的人体生理功能改变规律进行分析,本文对当前采用的主要失重防护方案优缺点进行对比,提出航天医学领域的深度体医融合是对抗失重不良生理效应保障航天员健康和安全的根本途径。
|
|
|
|
1 |
田莉,吴雪美;国外航天发展动态系列报道之二──美俄载人航天活动近况[J];国际太空;1997年07期 |
2 |
沈羡云;;21世纪载人航天的医学问题[J];中国航天;2009年10期 |
3 |
邸乃庸;;图解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史(三十一)[J];太空探索;2018年11期 |
4 |
赵书友;;载人航天60问(6)[J];解放军健康;2006年06期 |
5 |
游本凤;;载人航天,细节决定成败[J];新民周刊;2016年38期 |
6 |
杭毅;长期载人航天:食物、空气和水怎么办?[J];航天;1996年02期 |
7 |
杨永桢
,姚晓勇;航天骄子的摇篮——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J];神剑;2004年03期 |
8 |
张明昌;“太空火灾”不容等闲视之[J];航天;1995年06期 |
9 |
沈羡云;董颀;;载人航天对医学发展的贡献[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年03期 |
10 |
;别开生面的载人航天生活[J];中国航天;2003年10期 |
11 |
金兑;载人航天之路[J];航天;1998年04期 |
12 |
;世界载人航天大事记[J];中国航天;2003年10期 |
13 |
赵书友;;载人航天60问(4)[J];解放军健康;2006年04期 |
14 |
庞之浩;险象环生的首次登天之路 纪念世界载人航天第一人加加林登天40周年[J];国际航空;2001年04期 |
15 |
岳茂兴,邹德威,闵庆旺,牛恩喜,杨善芝,张坚,刘志国,崔少杰,方伟武,周雪峰,高铁山,化楠;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主着陆场区医疗保障及救护[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5期 |
16 |
杨诗瑞;;太空行走:漫步星海间 举手摘星辰[J];太空探索;2021年08期 |
17 |
王德汉,陈广善;载人航天测控与医学监测[J];中国航天;1996年05期 |
18 |
王德汉,陈善广;载人航天测控的医学监测问题[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3年04期 |
19 |
宋尧;;航天:充满风险的事业——俄航局载人航天部负责人接受“红星”报记者采访[J];航天员;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