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低聚果糖对C57BL/6小鼠肥胖预防及其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李瑶  王国盼  郝占西  黄娟  高船舟  黄金莉  李华军  
【摘要】:为探究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对C57BL/6小鼠肥胖预防及其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50只雄性5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食用正常饲料,其他组通过食用高脂饲料构建肥胖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灌胃给予高、低剂量的FOS,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奥利司他,实验进行6周。采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酶联免疫吸附测试等方法,分析FOS对C57BL/6小鼠的肥胖预防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低剂量FOS都显著降低了肥胖模型小鼠的Lee’s指数、附睾脂肪指数(P0.05),并显著升高了肥胖模型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P0.05);高剂量FOS显著降低了肥胖模型小鼠的体质量增量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P0.05)。在肠道菌群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FOS干预组小鼠肠道菌群得到一定恢复,菌群组成与正常组趋近。综上,FOS可控制小鼠肥胖,改善其肠道菌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黄婷婷;邹爱标;游海军;王盼;;低聚果糖的保健功效、应用现状及安全性评价[J];慢性病学杂志;2018年11期
2 徐进,严卫星,耿桂英,冯晓莲,刘海波;低聚果糖降血脂作用的动物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年04期
3 沙聪威;邱光清;曾木达;谢岚;陆彦;易资梅;周诗光;;低聚果糖通便效果观察[J];华南预防医学;2017年06期
4 孙晓红,Vonk RJ;菊粉和低聚果糖可增加钙的吸收利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5 李存满,韩会新,常凤启,陈桂茹,秦振顺;HPLC法测定奶粉及糖粉中低聚果糖的含量[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年03期
6 林晶;;益生菌的最佳养料——低聚果糖[J];长寿;2008年01期
7 时萍;;肠常清 人长寿——低聚果糖,大肠益生菌的食粮[J];中老年保健;2006年09期
8 ;低聚果糖在饮用水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8年06期
9 李建锋;;高纯度低聚果糖让您肠道清[J];长寿;2006年06期
10 ;通信二则[J];长寿;2008年06期
11 李建锋;;无“毒”一身轻[J];中老年保健;2006年11期
12 林晶;;益生菌的最佳养料——低聚果糖[J];中老年保健;2008年01期
13 刘丽娟;郭紫薇;陈晶泽;乔妮妮;兰凯;张树;姚卫云;张光伟;;电子烟烟雾气体染毒对C57BL/6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0年06期
14 张帆;汪会玲;孟晶;;低聚果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15 苏丁;张静娟;徐学明;;新科斯糖对肠道菌体外生长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12期
16 孙靓;;科学吃水果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便秘[J];宜春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17 杭锋;伍剑锋;王荫榆;郭本恒;;低聚果糖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功能的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0年03期
18 王金海;冯珊;朱宏阳;李泳宁;林伟铃;;低聚果糖生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5年07期
19 马岩;郭靖;;不同剂量低聚果糖对生理菌群作用的影响分析[J];农业机械;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郑建仙;谢拥葵;;低聚果糖及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A];第三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文集[C];2007年
2 于红霞;王宇;王淑娥;董银平;于钏钏;王伟;王倩;;低聚果糖活化矿物质吸收及解除植酸有害作用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军;孙佳江;黄湛深;;健肠果冻的保健功能探讨[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次营养资源与保健食品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姜菁静;孙建琴;;菊粉和低聚果糖及矿物质代谢:动物实验的证据[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三十九期):肠道微生态与健康[C];2007年
5 袁杰利;周景欣;迟俐;张新星;;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制剂对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范赟;钱鸿;颜文凯;王心如;夏彦恺;陆春城;秦玉峰;;饮食因素通过肠道菌群调控肝脏染色质修饰改善代谢适应[A];中国毒理学会表观遗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7 TICINESI A;LAURETANI F;MILANI C;赵燕芳;叶梦瑶;;营养、衰弱和肌少症的十字路口——肠道菌群老化:肠-肌轴是否存在?[A];达能营养中心2020年论文汇编:老年营养与健康[C];2019年
8 陈汉清;汪冰;周晓艳;丰伟悦;;纳米材料口服暴露对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5年
9 孟醒;;苯暴露对C57BL/6小鼠的造血毒性及全骨髓细胞活性氧水平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5年
10 熊德鑫;;微生态学应用领域—益生原的研究进展[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11 孙雅文;高优美;刘国红;赫英英;魏颖;厉玉婷;于红霞;;低聚果糖促进矿物质吸收作用的研究[A];山东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2 许秀举;戈娜;白乘续;林博;;低聚果糖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的研究[A];第四届第二次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与营养食品所毒理室联合召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3 缪明永;;L-岩(海)藻糖与肠道菌群[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C];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王欢;孕期母体镉摄入对C57BL/6小鼠肝肾的毒性效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2 张蔚;不同等级黄山毛峰的代谢组学分析及对高脂诱导C57BL/6小鼠代谢综合征的预防[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3 沈莹;紫娟茶代谢组学分析及干预高脂诱导C57BL/6小鼠代谢综合征[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4 胡童远;吸烟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5 赵婷;3岁儿童肠道菌群分布与神经发育表型的关联分析[D];青岛大学;2019年
6 吴慧颖;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斑牙儿童的肠道菌群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7 欧曦阳;三种亲水性多糖对果蝇肠道免疫和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8 蒋慧颖;红茶调节肠道菌群与抗肥胖功效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9 罗月梅;菊粉类果聚糖对肠道菌群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10 丁佳;基于转录组学技术研究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11 阿依古丽·阿力木;十溴联苯醚对C57BL/6小鼠脂肪细胞因子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21年
12 华秋翰;PM_(2.5)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及C57BL/6小鼠氧化损伤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13 郭郑旻;模拟海拔5000米高原低氧环境对雄性C57BL/6小鼠内分泌和认知功能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4 戴伟;双酚S致C57BL/6小鼠雄性生殖毒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21年
15 王宇;低聚果糖通便作用及影响肠道矿物质和脂类吸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6 李发财;关于低聚果糖的生理功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17 李美艳;BDE-153对C57BL/6小鼠脂肪因子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21年
18 北婷婷;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鼠李糖乳样菌在小鼠肠道内运动及定植情况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19 张文静;胎龄及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马永刚;低聚果糖前景可观[N];中国食品报;2009年
2 ;低聚果糖的发展历程[N];消费日报;2007年
3 ;低聚果糖系列知识(之六)[N];中国食品报;2009年
4 特约记者 朱凡;肠道菌群或是减肥利器[N];健康报;2017年
5 ;节食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健康[N];中国医药报;2013年
6 杨金志刘丹;哪些肠道菌群真正影响健康?[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本报记者 周凯;“饭吃七分饱”找到科学依据[N];中国青年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