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果糖对C57BL/6小鼠肥胖预防及其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摘要】:为探究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对C57BL/6小鼠肥胖预防及其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50只雄性5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食用正常饲料,其他组通过食用高脂饲料构建肥胖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灌胃给予高、低剂量的FOS,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奥利司他,实验进行6周。采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酶联免疫吸附测试等方法,分析FOS对C57BL/6小鼠的肥胖预防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低剂量FOS都显著降低了肥胖模型小鼠的Lee’s指数、附睾脂肪指数(P0.05),并显著升高了肥胖模型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P0.05);高剂量FOS显著降低了肥胖模型小鼠的体质量增量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P0.05)。在肠道菌群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FOS干预组小鼠肠道菌群得到一定恢复,菌群组成与正常组趋近。综上,FOS可控制小鼠肥胖,改善其肠道菌群。
|
|
|
|
1 |
黄婷婷;邹爱标;游海军;王盼;;低聚果糖的保健功效、应用现状及安全性评价[J];慢性病学杂志;2018年11期 |
2 |
徐进,严卫星,耿桂英,冯晓莲,刘海波;低聚果糖降血脂作用的动物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年04期 |
3 |
沙聪威;邱光清;曾木达;谢岚;陆彦;易资梅;周诗光;;低聚果糖通便效果观察[J];华南预防医学;2017年06期 |
4 |
孙晓红,Vonk RJ;菊粉和低聚果糖可增加钙的吸收利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
5 |
李存满,韩会新,常凤启,陈桂茹,秦振顺;HPLC法测定奶粉及糖粉中低聚果糖的含量[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年03期 |
6 |
林晶;;益生菌的最佳养料——低聚果糖[J];长寿;2008年01期 |
7 |
时萍;;肠常清 人长寿——低聚果糖,大肠益生菌的食粮[J];中老年保健;2006年09期 |
8 |
;低聚果糖在饮用水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8年06期 |
9 |
李建锋;;高纯度低聚果糖让您肠道清[J];长寿;2006年06期 |
10 |
;通信二则[J];长寿;2008年06期 |
11 |
李建锋;;无“毒”一身轻[J];中老年保健;2006年11期 |
12 |
林晶;;益生菌的最佳养料——低聚果糖[J];中老年保健;2008年01期 |
13 |
刘丽娟;郭紫薇;陈晶泽;乔妮妮;兰凯;张树;姚卫云;张光伟;;电子烟烟雾气体染毒对C57BL/6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0年06期 |
14 |
张帆;汪会玲;孟晶;;低聚果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
15 |
苏丁;张静娟;徐学明;;新科斯糖对肠道菌体外生长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12期 |
16 |
孙靓;;科学吃水果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便秘[J];宜春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
17 |
杭锋;伍剑锋;王荫榆;郭本恒;;低聚果糖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功能的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0年03期 |
18 |
王金海;冯珊;朱宏阳;李泳宁;林伟铃;;低聚果糖生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5年07期 |
19 |
马岩;郭靖;;不同剂量低聚果糖对生理菌群作用的影响分析[J];农业机械;201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