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外模拟消化的黑脉羊肚菌多酚细胞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
【摘要】:以黑脉羊肚菌多酚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研究消化过程中消化液多酚含量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的变化;研究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和人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的毒性及抗增殖活性的影响;并以HepG2细胞为模型对细胞抗氧化活性(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CAA)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体外模拟消化后,黑脉羊肚菌多酚释放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均有提高,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多酚释放分别在1 h和0.5 h达到最高并保持稳定。细胞实验表明,在不产生细胞毒性的范围内,胃0h、胃液1 h、肠液0.5 h对HepG2的抑制率分别为41%、45%、91%;对Caco-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73%、96%、90%。CAA结果显示,胃消化处理的样品表现出促氧化的作用,肠消化处理的样品表现出抗氧化的作用,肠液0.5 h的CAA值为(70.506±0.011)μmol QE/100 g(以干质量计)。由此可见,体外模拟消化处理黑脉羊肚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为羊肚菌功能活性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
1 |
任桂梅;贺晓龙;高小朋;陈国梁;;延安野生羊肚菌生物学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
2 |
陈彦;张利平;崔华丽;;羊肚菌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
3 |
贺新生;陈波;刘超洋;;中国羊肚菌栽培技术新进展[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
4 |
谢占玲;冯霞;许乾娟;马超;杨家;;祁连山东段羊肚菌土壤微生物的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
5 |
张松;夏艳红;姚珍平;;羊肚菌液体培养特性的研究[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6 |
范黎;董雪;;黑脉羊肚菌菌株的培养特性研究[A];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7 |
桂明英;刘蓓;蒲春翔;朱萍;郭永红;马绍宾;;黑脉羊肚菌规模化林地促繁研究[A];首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
8 |
刘士旺;尤玉如;杨志祥;毛建卫;吴元锋;徐晖;魏培莲;;羊肚菌菌核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9 |
陈芳草;刘兴蓉;谭方河;;羊肚菌原生质体育种技术及进展[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
10 |
刘士旺;尤玉如;杨志祥;毛建卫;吴元锋;徐晖;魏培莲;;一株羊肚菌高生物量高氨基酸含量菌株的选育[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