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同步辐射圆二色谱及其在糖生物学及生物分子中的应用

张智印  陶冶  
【摘要】:同步辐射圆二色谱与普通圆二色谱相比,特点在于向真空紫外波段(200 nm)拓展,以及同步辐射所提供的高强度紫外和真空紫外光源。糖的圆二色谱结构主要在200 nm以下。蛋白质和核酸在200 nm以下的真空紫外范围,也具有丰富的光谱结构。因此向真空紫外拓展,伴随新的电子跃迁,对应新的光谱结构,包含更丰富的结构信息,确定的结构种类就越多和越精确。同步辐射高强度的真空紫外光源,是获得高质量真空紫外圆二色谱数据的保证,为糖及糖蛋白、蛋白质和核酸研究提供了溶液中结构探测新的实验方法。综述同步辐射圆二色谱特点及其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以及新发展的蛋白质圆二色谱数据库(PCDDB)。介绍已对外开放的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同步辐射圆二色谱探测,及其在蛋白质、糖和核酸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基于微流控混合芯片的亚毫秒动态探测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星,卢滇楠,闫明,刘铮;蛋白质体外折叠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化工进展;2002年12期
2 崔亚丽,李铮,房喻,赵文明;磁性微粒在核酸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赛德艾合买提;;浅谈多糖的研究进展[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薛永来,冯喜增,侯森;单分子操作技术在核酸研究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05年08期
5 李绍新;张延娇;;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蛋白质三维折叠模拟[J];分析化学;2009年01期
6 ;作为信息分子的糖类[J];化学进展;1996年02期
7 宋江宁,李炜疆;蛋白质二硫键的分布特征[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年05期
8 黄思玲,凌沛学;糖生物学概述[J];食品与药品;2005年07期
9 张红娟;李斌;唐焕文;郭崇慧;;进化策略的一种改进及其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12期
10 金征宇;王金鹏;邓力;赵建伟;陈寒青;;碳水化合物的网络工具和数据库[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年03期
11 刘磊;徐燕;张清荣;;单分子分析方法研究的进展[J];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2 程龙霄;黄启龙;唐月华;冯佑民;;胰岛素折叠模型肽的构建及表达[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3 张红娟,唐焕文;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的长短程作用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10期
14 王莉衡;钦传光;尚晓娅;牛卫宁;;蛋白质折叠与淀粉样沉积的产生[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06期
15 童宇峰,郁鉴源;仪器分析方法研究蛋白质体外折叠的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1997年06期
16 孙玉敬;多糖研究热点[J];牙膏工业;2005年03期
17 支泽勇;刘鹏程;黄岩谊;赵新生;;用于单分子动力学实验的微流控混合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18 张津辉,陈惠鹏,蒋中华;一种脲梯度电泳的简便方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9年04期
19 孙玉敬,叶柄鸿,庞杰;多糖研究热点[J];粮食与油脂;2005年08期
20 赵维秋;李宜雯;曹洪玉;唐乾;郑学仿;;停流光谱在蛋白质动力学反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恒;柯慧敏;任国平;叶满萍;翁羽翔;王志珍;;脉冲升温-时间分辨中红外光谱研究蛋白质折叠动力学进展[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李海彦;王吉华;;蛋白质折叠动力学的网络分析[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汪劲 ;张坤 ;吕宏阳 ;汪尔康;;蛋白质折叠的量化动力学路径[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王金凤;;蛋白质折叠和去折叠的核磁共振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刘志荣;;天然无序蛋白质的结构柔性对结合速度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梁毅;秦志杰;陈杰;周筠梅;;单抗探针探测蛋白质折叠机制的微量热研究[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7 王志珍;;蛋白质折叠异常或蛋白质折叠错误-蛋白质聚集-构象病[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赵同金;欧文斌;刘扬;谢强;周海梦;;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在盐酸胍变性的肌酸激酶再折叠中的作用机制[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胡红焱;;糖生物学在分子诊断学中的应用——血清IgAO-糖链的测定用于IgA肾病的实验室诊断[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高毅勤;;有机共溶剂和空间局限影响水溶液及界面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学为;蛋白质折叠的网络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颖;基于构象量子跃迁的蛋白质折叠速率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周睿;基于联合残基模型的全α和β蛋白质折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季永运;蛋白质折叠及其误折叠病问题的简单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高建召;基于序列的蛋白质折叠速率与膜蛋白功能分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瑞芳;蛋白质编码序列对蛋白质折叠速率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齐立省;基于相对熵和复杂网络方法的蛋白质折叠与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8 常乐;蛋白质的折叠与结合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朱振元;寡糖激发子的化学合成及诱导烟草对黑胫病抗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张林森;蛋白质格点模拟与温度适应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文茜;两态和单态蛋白质折叠机制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于冲;基于神经网络及序列谱的蛋白质折叠形状码预测[D];吉林大学;2012年
3 严立成;不同类型氨基酸网络参量与蛋白质折叠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4 郭海娟;基于机器学习的蛋白质折叠模式预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查娟;基于磁滞优化和极值优化算法的蛋白质折叠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若飞;基于机器学习的蛋白质折叠预测算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熊茹;基于改进磁滞优化算法的三维蛋白质折叠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崔茂林;关于蛋白质折叠构形预测问题的一个PERM改进算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毛黎明;分布式并行处理与复杂网络在蛋白质折叠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吴俊;改进的量子克隆选择算法在蛋白质折叠预测中的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糖生物学的几个历史阶段[N];健康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锋;苏州瑞博:小核酸研发弄潮者[N];科技日报;2010年
3 余志平;蛋白质折叠错误 药物研究遇难题[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记者 杜学敏;王志珍:和时间赛跑的科研人[N];中国妇女报;2007年
5 艳红;阿尔茨海默氏症由蛋白质折叠错误所致?[N];北京科技报;2002年
6 朱国旺;诺贝尔奖得主助力中国核酸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志珍;蛋白质的折叠:破译“第二遗传密码”[N];科技日报;2001年
8 阴慧娟;检测用新型生物传感器[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毛黎;转移核糖核酸结构含有重要进化信息[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蒋志臻;“我从微观世界走上宽阔的参政议政舞台”[N];人民政协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