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极限平衡法和FLAC~(3D)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运用

魏斌  花晓鸣  
【摘要】:运用极限平衡法和FLAC3D对一岩质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对比研究的结果一致,表明综合运用传统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手段对岩质边坡进行分析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史秀志;陈小康;曾志林;;极限平衡法与FLAC~(3D)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对比[J];现代矿业;2009年03期
2 周亮;王刚;吕涛;;极限平衡法与FLAC3D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年10期
3 宋义亮;罗延婷;井培登;杨俊;;赤平极射投影法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年01期
4 李仁锋;姚玉增;孙艳荣;康志勇;娄新刚;;鞍山市对炉街边坡稳定性分析[J];现代矿业;2011年08期
5 李仁锋;娄新刚;孙艳荣;康志勇;;城市人工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以鞍山市区对炉街崩塌为例[J];中国矿业;2011年05期
6 黄杰安;曹平;葛文杰;;Fuzzy测度理论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5年S2期
7 李文杰;杨红强;王邦贤;范浩敏;;确山盘龙废弃采坑边坡稳定性评价[J];地下水;2010年02期
8 马强中;;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及防护设计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9 林弘磊;欧源;;基于FLAC3D的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四川建筑;2010年01期
10 朱济祥;薛玺成;孙湄;;岩质边坡稳定性及预应力锚固分析现状[J];工程地质学报;1993年02期
11 陈新泽;唐辉明;杨有成;胡斌;倪俊;;基于FLAC~(3D)强度折减法滑坡三维稳定性研究——以三峡库区白果树古滑坡群为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2期
12 严利娥;孙元习;;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3 段荣福;白世伟;;基于临界滑动场的岩质边坡临界滑动面搜索方法[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14 薛雷;孙强;秦四清;刘汉东;黄鑫;;非均质边坡强度折减法折减范围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15 赖书林;张宇明;;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定性与定量分析[J];环境;2007年06期
16 郑涛;刘杰;张玉灯;毛新生;;基于重力加载比例法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灾害与防治工程;2008年02期
17 欧定良;;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J];山西科技;2006年06期
18 卢敦华;何忠明;林杭;;某公路边坡锚杆支护系统的安全评价[J];灾害学;2007年03期
19 谭儒蛟;李明生;张建根;胡瑞林;;岩质边坡最危险滑裂面的GA-Sarma算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20 刘铁雄;徐松山;彭文祥;;采用强度折减法确定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安全系数[J];科技导报;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安;纪洪广;袁海平;宋永杰;;节理岩质边坡尺度效应与失稳模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雷;王孟渝;叶勇;陶春省;郑炜;;考虑桥基荷载的岩质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田维强;林德洪;杨承富;;思南县城某近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宁;张鹏;曲星;;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刘汉东;王思敬;;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李泽;王均星;;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岩质边坡有限元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蒋爵光;李秉生;付永胜;;岩质边坡破坏概率研究[A];边坡稳定的岩石力学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下集)[C];1987年
8 郭代培;;两种方法模拟波浪荷载对岩质边坡作用的比较[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冯美君;左志武;胡泓;洪波;李正炎;;山东省岩质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A];工程绿化理论与技术进展——全国工程绿化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赵银国;;岩质边坡坡肩地带地基极限承载力初解[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帅;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孙曦源;水平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中桶形基础工作机理及承载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贾苍琴;考虑非饱和非稳定渗流和剪胀性的土坡稳定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4 徐佩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锦屏一级水电站枢纽区高边坡稳定性分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克钢;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变形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6 徐余;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综合治理新材料新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刘晓立;降雨渗流作用下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8 朱泽奇;坚硬裂隙岩体开挖扰动区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罗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与锚固设计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亮;智能优化算法在土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全;山区河流港口岩质边坡稳定性及支护仿真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吴琴;岩质边坡崩塌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方法[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沙礼;某岩质边坡工程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4 麻生文;长昆客专怀化段板溪群板岩质边坡稳定性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志楠;极限平衡法的边坡稳定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田蓉;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沈伟志;富阳来龙山滑坡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何欢;土工合成材料在高填方路堤中的加筋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万娜;滑坡的三维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黄海军;洪江电厂上游水库公路路基加固方法优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骆会欣;岩质边坡植被重建生态效果如何评价[N];中国花卉报;2008年
2 陈振雄;客土喷播:高速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新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3 王淮林 实习生 陈姝;2005年前治好249座秃山[N];深圳商报;2004年
4 李问得 周守伟 朱伟峰;路在脚下延伸[N];工人日报;2004年
5 李燕君 刘宜海   ;常用边坡植物防护技术[N];中国花卉报;2004年
6 ;大力推广铁路路堑边坡光面(预裂)爆破开挖技术[N];人民铁道;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