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毛琼;郭增强;邹光富;王秀伟;;四川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与油气资源潜力[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
2 |
雷云;;四川盆地东南缘二叠系及三叠系油气成藏研究[A];2015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
3 |
刘伊克;常旭;;四川盆地埋藏沉降史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
4 |
张乐天;金胜;魏文博;叶高峰;景建恩;董浩;张帆;谢成良;王辉;李波;;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岩石圈电性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
5 |
杨宜海;朱介寿;范军;王成;蒋科植;;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岩石圈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
6 |
张雄;朱正杰;魏玉燕;赵艳军;刘振;;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三叠系嘉陵江组含盐系矿物特征与成钾潜力[A];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7年 |
7 |
王东升;田荣和;;四川盆地盐卤水及其中溴碘硼锂钾的形成和富集规律[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1号)[C];1985年 |
8 |
杨雪飞;王兴志;黄梓桑;王雅萍;曾德铭;;四川盆地寒武系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
9 |
贾东;魏国齐;杨威;沈礼;资金平;胡晶;;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深层构造特征与油气关系[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一)——专题31青藏高原周缘的构造变形与深部动力学过程、专题32青藏高原及周边深部结构和动力学意义、专题33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构造过程及其响应[C];2015年 |
10 |
盛贤才;肖传桃;梁西文;何文斌;刘小宇;;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中侏罗统沉积体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11 |
罗厚勇;刘文汇;王万春;腾格尔;范明;韩元红;;四川盆地彭水地区五峰组黑色页岩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矿物学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C];2016年 |
12 |
李新景;邹才能;王红岩;陈旭;梁峰;王淑芳;王玉满;董大忠;黄金亮;;四川盆地奥陶纪末期观音桥段环境变化及含油气特征[A];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
13 |
王东升;;四川盆地黄卤与黑卤的起源[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0)[C];1990年 |
14 |
庞正炼;陶士振;张琴;;四川盆地大安寨段致密储层结构特征及充注有效性分析[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0:流体地球科学与巨型成矿带及重大自然灾害成因论文集[C];2014年 |
15 |
朱传庆;徐明;单竞男;胡圣标;何志国;;四川盆地中生代热体制与前陆盆地演化[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16 |
王婕;姚长利;李泽林;;四川盆地磁异常三维反演揭示的前寒武基底构造:新元古代大陆裂谷[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八)——专题82:深部资源探测技术与矿集区立体探测、专题83:地球化学进展[C];2018年 |
17 |
刘田;冯明友;黄伟林;刘小洪;石章俊;郑江;;四川盆地龙马溪组一段沉积环境及元素地球化学响应[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
18 |
王旭;陈凌;凌媛;;基于接收函数偏移成像研究四川盆地及邻区地壳结构[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八)——专题18:地球深内部主要圈层结构、专题19:核幔边界、地核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20: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C];2016年 |
19 |
周铭;宫猛;徐朝繁;;青藏高原东北缘与四川盆地地壳速度结构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54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C];2015年 |
20 |
王毛毛;Judith Hubbard;Andrea Plesch;John H Shaw;王丽宁;;基于叠加速度和声波测井数据的四川盆地三维地震速度场模型[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45: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C];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