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系天然气的资源类型、形成分布与发展前景
【摘要】:煤系天然气是煤系中煤、炭质泥页岩和暗色泥页岩生成的天然气,是天然气工业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巨量的资源规模,包括连续型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和圈闭型煤系气藏等资源类型。通过梳理国内外煤系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重点论述了圣胡安、苏拉特、西西伯利亚、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的形成与分布特征,明确煤系天然气是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战略领域,主要取得3项认识:①欧亚东西向聚煤带和北美南北向聚煤带是全球两个主要聚煤区,晚石炭世—二叠纪、侏罗纪和晚白垩世末期—新近纪是3个主要聚煤期;②"连续型"和"圈闭型"是煤系天然气的两种主要成藏模式,提出生气强度大于10×10~8 m~3/km~2是形成煤系大气田的基本条件,揭示中高阶煤层气向斜富集、低阶煤层气源盖配置的成藏规律;③预测全球煤系天然气剩余资源潜力巨大,源外煤系气仍集中分布在中亚—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或地区,源内煤层气集中分布在12个主要国家,预测中国2030年煤系天然气产量有望超过1 000×10~8 m~3,其中常规煤系气产量为(500~550)×10~8 m~3,煤系致密气产量为(400~450)×10~8 m~3,煤层气产量有望达到(150~200)×10~8 m~3。图4表2参43
|
|
|
|
1 |
坂田将
,高桥诚
,星野一男
,林永洲;关于深部火山岩中天然气成因的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88年02期 |
2 |
陈发亮,邓国振,禹金营;对石油与天然气成因的思考[J];断块油气田;2001年03期 |
3 |
刘兆芝;;中国天然气成因及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成果显著[J];特种油气藏;2009年05期 |
4 |
岳祯奇;吴萌萌;陆申童;;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成因分析[J];西部资源;2016年06期 |
5 |
李美俊;王铁冠;刘菊;张梅珠;卢鸿;马庆林;高黎惠;;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天然气成因与来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2期 |
6 |
王先彬,妥进才,李振西,张铭杰,闫宏,周晓峰;天然气成因理论探索——拓宽领域、寻找新资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01期 |
7 |
杨池银;黄骅坳陷非油型天然气成因与聚集条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4期 |
8 |
王存武,陈红汉,施和生,陈长民,庞雄;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气成因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年08期 |
9 |
罗志立;赵幼航;曾志琼;;国外天然气成因的研究及对四川勘探实践的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8年05期 |
10 |
郑建京
,史斗;85—102—15课题“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地质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和鉴定[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5年05期 |
11 |
天工;;中国煤系气综合调查获重大突破[J];天然气工业;2017年08期 |
12 |
李平华,赵师庆;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气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
13 |
赵师庆,李平华,叶诗忠,邵志卿;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煤系气源岩评价及其煤成气资源量估算[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
14 |
钟建华;刘闯;吴建光;张守仁;杨冠群;;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煤系气共生成藏特征[J];煤炭学报;2018年06期 |
15 |
郗兆栋;唐书恒;杨国桥;李雷;龚明辉;王克营;张保民;;湘中邵阳凹陷煤系气成藏基础及其共生组合特征[J];煤炭学报;201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