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缘地壳强烈拆离薄化作用下的油气地质特征——以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白云凹陷为例
【摘要】:综合利用重力、磁力、三维地震、海底地震和深水油气探井、南海大洋钻探井等资料,开展了陆缘地壳伸展薄化与白云深水区凹陷结构、构造及油气地质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深水区裂陷期经历了早期上地壳脆性伸展高角度断裂控制的箕状半地堑断陷、中期地壳脆韧性差异伸展低角度拆离断裂控制的宽深断陷、晚期以韧性地壳流变为主的碟形断坳盆地演化过程;受穿过地壳的大型拆离断裂控制而发育的宽深断陷是深水区盆地结构的重要特征。陆缘地壳强烈拆离薄化形成的白云凹陷宽深断陷为大型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和规模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可容空间;陆缘岩石圈薄化程度的差异导致了裂后拗陷期热沉降差异,进而控制了拗陷期陆架坡折带的发育和深水储集层沉积环境;岩石圈强烈薄化、幔源上升导致的高热流背景,使得深水区的储集层成岩作用、烃源岩成烃过程和油气成藏条件具有特殊性。
|
|
|
|
1 |
庞雄;郑金云;梅廉夫;柳保军;张忠涛;吴哲;冯轩;;先存俯冲陆缘背景下南海北部陆缘断陷特征及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年05期 |
2 |
郑金云;代一丁;刘军;庞雄;任建业;董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及其伸展破裂过程的差异性[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03期 |
3 |
阎贫,刘海龄;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02年02期 |
4 |
吴世敏,周蒂,丘学林;南海北部陆缘的构造属性问题[J];高校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
5 |
李洪博;郑金云;庞雄;任建业;李瑞彪;;南海北部陆缘差异拆离作用结构样式与控制因素——以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为例[J];中国海上油气;2020年04期 |
6 |
阎全人,王宗起,李赠悦,李继亮;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构造过程[J];地质论评;2000年04期 |
7 |
高金耀;吴招才;王健;杨春国;张涛;;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及与全球大洋磁静区对比的研究评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
8 |
任建业;庞雄;于鹏;雷超;罗盼;;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成因机制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12期 |
9 |
钟建强,黄慈流,詹文欢;南海北部陆缘反“S”型构造带及其对地震活动的影响[J];华南地震;1993年03期 |
10 |
张菲菲;王万银;杨金玉;韩波;田振兴;;根据重力数据研究南海北部陆缘断裂带的延伸问题[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5期 |
11 |
孙金龙;徐辉龙;詹文欢;曹敬贺;;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活动性与发震机制[J];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03期 |
12 |
钟建强,黄慈流,詹文欢;南海北部陆缘反“S”型构造带的提出及其在新生代晚期地质演化中的作用[J];台湾海峡;1996年02期 |
13 |
姚伯初;南海北部陆缘东部陆坡的蒸发盐沉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0年01期 |
14 |
刘以宣,钟建强,詹文欢;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基本特征及区域稳定性初步分析[J];华南地震;1994年04期 |
15 |
王嘹亮;程日辉;李飞;张莉;许中杰;;南海北部陆缘中生代沉积层序、对比和油气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2期 |
16 |
吴招才;高金耀;赵俐红;张涛;杨春国;王健;;南海北部陆缘的磁异常特征及居里面深度[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17 |
陈慧;解习农;毛凯楠;何云龙;苏明;张文彦;;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峡谷体系沉积特征及形成机制[J];地球科学;2020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