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调驱注入参数优化设计
【摘要】:针对渤海S油田聚合物驱后吸水剖面改善不明显、油井含水无明显下降等现象,采用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调驱技术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复合体系组成、驱替速度、注入量等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复合体系注入参数。研究表明,在复合体系总浓度为1 750 mg/L的前提下,体系中交联聚合物微球的浓度越大,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交联聚合物微球浓度在400~100 mg/L、缔合型聚合物浓度在1 350~1 650 mg/L范围内,都能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体系驱较单纯聚合物驱可以提高采收率8%~11%。复合体系驱替速度在3.5 m/d左右、注入量为530 mg/L·PV左右时,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调驱体系能较好地改善聚合物驱效果。图7参10
|
|
|
|
1 |
段景宽;罗炎;王亚珍;李长元;;聚合物微球的应用及制备方法的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6年04期 |
2 |
郑兴愿;方仕江;王来伟;;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制备Ⅲ.种子扩径的影响[J];胶体与聚合物;2007年03期 |
3 |
赵瑞建;孟凡君;徐英超;;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级羧基聚合物微球[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1期 |
4 |
张晗;杨新林;;多层聚合物微球及其功能性空心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0年07期 |
5 |
黄祝杰;徐宏;古宏晨;;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热重曲线的特征分析[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1年02期 |
6 |
李宏岭;韩秀贞;李明远;;交联比对交联聚合物微球性能的影响[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年04期 |
7 |
耿瑞峰;周际东;赵玉媛;袁爱华;;黑色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精细石油化工;2012年01期 |
8 |
蔡力锋;温裕乾;林志勇;钱浩;邓雄威;;磁性热敏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磁感应控制释放行为[J];高分子学报;2012年08期 |
9 |
陈海玲;郑晓宇;李先杰;蒋庆哲;;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复合[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
10 |
沈荣森;陈云华;;醛基高分子聚合物微球[J];化学试剂;1991年03期 |
11 |
曹同玉,戴兵,戴俊燕;单分散大粒径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应用[J];高分子通报;1995年03期 |
12 |
李冰心;汪谟贞;葛学武;;伽玛射线辐照种子溶胀聚合制备话梅型和核桃型聚合物微球[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4年01期 |
13 |
杜凯,游丹,张林,周兰;高品质空心聚合物微球的研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年02期 |
14 |
吴晓松,金邦坤,何平笙;毛细微模塑法制作聚合物微球的有序结构[J];化学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
15 |
陈志民,陈鑫,张恺,崔铁钰,崔占臣,杨柏;表面富含羧基的单分散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快速自组装制备胶体晶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3期 |
16 |
吕慧丹;刘峥;;磁性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7 |
李仲谨;杨威;王培霖;刘艳;田晓静;;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表征[J];精细化工;2010年07期 |
18 |
李仲谨;赵钤妃;李宜洋;景洁;;交联淀粉聚合物微球对锌离子的吸附性能[J];精细石油化工;2012年03期 |
19 |
曾佳;倪忠斌;陈明清;;含蒽醌生色团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功能材料;2013年09期 |
20 |
曹同玉,戴兵,戴俊燕;大粒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应用[J];聚合物乳液通讯;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