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新思路

郑亚东  莫午零  张文涛  关平  
【摘要】:柴达木盆地有大量储油构造和良好的盖层条件,却缺乏足够的理想储集层,寻找裂隙性储集层分布区,很可能是实现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根据对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构造的野外考察,其南北两翼为陡倾的共轭膝褶带,根据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共轭膝褶带间的夹角为110°,所夹持的背斜具有箱状平顶的几何特征。膝褶带外岩层近水平,带内岩层近直立,局部倒转,普遍顺层剥离、张开和剪切,形成层间张裂隙和切割层理的小型低角度逆冲断层。边界断层和膝褶带内断裂普遍充填石膏脉,局部油浸,表明膝褶带一度为高压流体活动的水压致裂带,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由于该构造微向北倒,近核部南侧的膝褶带肩部成为高点,建议在该高点布一深井,探明可能的岩性油气聚集带,并控制北翼主膝褶带的总体产状,然后沿该主膝褶带布一斜井,以期发现与膝褶带相关的裂隙型油藏。图10表1参19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要多少,有多少——细数国内各大产盐胜地[J];高中生学习(高一版);2011年05期
2 董小安;;柴达木盆地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设想[J];青海石油;2011年02期
3 葛春堂;张致录;庄存荣;;柴达木盆地油气物资配送研究[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年06期
4 夷晓伟;肖传桃;徐建国;;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欧成华;蒋书虹;梁成钢;蒋建立;;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储集层分布规律[J];特种油气藏;2011年04期
6 刘小洪;冯明友;杨午阳;孙辉;魏新建;刘哲;;利用Kohonen神经网络划分二维地震相——以柴达木盆地E区风险勘探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1年04期
7 白英;;够中国人吃一辈子的盐花花[J];自然与科技;2011年04期
8 邓兴梁;郭平;蒋光迹;;裂缝—孔洞型凝析气藏不同开发方式的长岩心实验[J];天然气工业;2011年06期
9 石亚军;曹正林;张小军;王艳清;王鑫;黄思静;;大型高原内陆咸化湖盆油气特殊成藏条件分析及勘探意义——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4期
10 鄢雪梅;胥云;蒋建方;王欣;蒋廷学;田助红;王腾飞;;乌南油田乌五断块开发压裂数值模拟[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4期
11 黄玉平;;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基岩储层试油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12 王海立;翟俊伟;宁宏晓;于宝华;赵荣艳;;三湖地区真假含气地震异常的识别与处理技术[J];天然气工业;2011年06期
13 罗岐峰;翟俊伟;于宝华;王海立;赵荣艳;;关于柴达木盆地地震勘探——盒子波调查与应用的探讨[J];青海石油;2011年02期
14 李丽;王佳超;张英;董永苍;;柴达木盆地大乌斯地区二维(宽线)地震资料重复处理[J];青海石油;2011年02期
15 冯进来;曹剑;胡凯;陈琰;杨少勇;刘云田;边立曾;张国卿;;柴达木盆地中深层混积岩储层形成机制[J];岩石学报;2011年08期
16 朱秀丽;张鸿娟;余明祥;;浅谈青海氯化物型盐湖开发[J];青海科技;2011年03期
17 邢红;应毅;金芳;;盐湖卤水提锂进展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9期
18 刘利德;刘胜德;秦军;赵义龙;李红春;;氯碱工业在柴达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作用[J];中国氯碱;2011年06期
19 侯光良;肖景义;许长军;;青海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20 程芳琴;成怀刚;崔香梅;;中国盐湖资源的开发历程及现状[J];无机盐工业;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之均;张明利;汤良杰;万天丰;李京昌;张兵山;;柴达木盆地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刘恩宝;;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3 青亥;;西部大开发中柴达木盆地的环境问题[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4 张业成;胡景江;刘春凤;;柴达木盆地现今地温特征的初步分析[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6)[C];1987年
5 寿建峰;邵文斌;陈子炓;沈安江;;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第三系藻灰(云)岩的岩石类型与分布特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赵俊猛;张先康;段永红;刘宏兵;裴顺平;;青藏高原北缘基底结构的差异[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因业;靳久强;江波;郭彬程;;柴达木盆地柴西区块第三系E_3~1沉积储层特征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谭红兵;;深源流体控制盐卤资源超常富集成矿[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0: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及其地质环境效应[C];2009年
9 杨蘅;张骏;刘求龙;;3S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张明利;金之钧;汤良杰;万天丰;李京昌;张兵山;;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超;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石炭系勘探前景[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任军虎;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南华—泥盆纪构造演化[D];西北大学;2010年
3 陈琰;柴达木盆地马北油田变质基岩储层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穆剑;柴达木盆地红狮地区第三系层序地层特征和控制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李斌;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有机分子化石与沉积环境[D];兰州大学;2006年
6 吴光大;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迎宾;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李伟;柴达木盆地沉积体系发育的动力学机制及成藏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曹国强;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沉积相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10 张祥;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形成机理及成藏规律[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雨航;柴达木盆地蒸散量的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严梅君;柴达木盆地盐湖岩芯痕量锑的分析及其分布行为[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秦永鹏;柴达木盆地大浪滩地区钻孔岩芯的磁性地层与古环境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王芃;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10年
5 胡一珠;柴达木盆地盐湖岩芯痕量汞的赋存形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宏;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中新统昆虫化石研究与地质意义[D];兰州大学;2010年
7 惠博;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型事件及区域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勾青梅;中国察尔汗盐湖资源环境演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唐云凤;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新生代砂岩成分分析与构造隆升事件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汪锐;柴达木盆地台南—涩北气田岩石物理建模及气藏检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永义;柴达木盆地的养猪专家[N];柴达木日报;2011年
2 记者 张三民;柴达木盆地重大科技专项二期启动[N];青海日报;2011年
3 记者王巧然 实习记者黄博阳;柴达木盆地重大科技专项二期启动[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记者 李军;柴达木盆地水资源调查进展顺利[N];中国化工报;2011年
5 记者 张三民;柴达木盆地发现两处巨型地下水源[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记者 马应珊、禹伟良;柴达木盆地发现大气田[N];人民日报;2001年
7 新华社记者 梁娟 徐鸿伟;柴达木盆地的“情人湖”[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本报特派记者 梁鹏;盐湖“捞宝” 柴达木盆地拒绝污染[N];重庆商报;2010年
9 记者 李莎莎;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技术获新突破[N];格尔木日报;2011年
10 王大千;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关键技术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