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油气勘探对策

王红军  张光亚  
【摘要】: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具有海相多旋回发展的特征。相应地 ,油气藏的形成宜具有多期性。对于这类复杂盆地的油气勘探 ,必须有一套合适的勘探对策 ,它取决于对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程度。通过对塔中、塔北、哈得逊、巴楚地区典型油气藏成藏过程的分析 ,可以将台盆区油气藏的成藏过程概括为 :三期成藏、两期调整 ,三种基本的油气运移、聚集模式 ,油气分布受克拉通盆地不同演化时期的 8个供烃中心控制。油气勘探的对策应该以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为指导 ,把握住油气分布的总格局 ,即寒武系烃源岩海西期以来形成的供烃中心基本控制了克拉通盆地油气分布 ,对于不同的地区 ,必须以这些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依据 ,主攻不同的层系 ,寻找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图 3参 6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吉明艳;孙明术;;辽河东部凹陷茨榆坨潜山油气分布规律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1期
2 付喆;;潘诺尼亚盆地构造演化特征[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邬光辉;成丽芳;刘玉魁;汪海;曲泰来;高力;;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走滑断裂系统特征及其控油作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3期
4 强昆生;王建民;田新文;高亚罡;杨杰;吕修祥;;志丹油田长2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其控油规律[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5 杨鑫;刘兴旺;王亚东;刘燕红;郑建京;;构造活动对雪峰山邻区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韩剑发;周锦明;敬兵;蒋礼宏;于红枫;胡有福;苑金英;尚振广;;塔中北斜坡鹰山组碳酸盐岩缝洞储集层预测及成藏规律[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3期
7 黎华;徐田武;;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8 尹太举;喻辰;徐中波;屈信忠;李玖勇;张艳辉;;砂西中浅层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描述与调整思路[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9 本刊编辑部;;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顺利通过成果评审[J];地球学报;2011年04期
10 范小军;黄勇;厚东琳;邓金花;;储层物性与产能的关系——以元坝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4期
11 尹松;;欢喜岭油田兴隆台油层分布特征及成藏规律[J];特种油气藏;2011年04期
12 王光明;范世通;韩宏伟;;海南月东构造带中北部油气成藏规律[J];特种油气藏;2011年04期
13 焦双健;肖承楠;李文良;;滨海公路泥石流防治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年04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宪曾;;中国侏罗、白垩纪古环境与油气分布及形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杨伟利;夏斌;姜在兴;操应长;;陆相断陷湖盆中水深非统一变化特征及与油气分布关系[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汤济广;梅廉夫;李祺;;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特征[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沈伟锋;零克钢;;西湖凹陷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关系[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建民;;镇泾地区长6和长8油藏特低渗砂岩储层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袁剑英;陈迎宾;张正刚;李碧宁;;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7 邱楠生;康永尚;樊洪海;金之钧;胡文喧;;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温度压力和油气分布相互关系探讨[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8 姜秀芳;贾容;曹建军;石红霞;;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内油气及隐蔽油藏分布模式——以东营凹陷为例[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卫平生;李相博;陈启林;完颜容;林卫东;魏东涛;马玉虎;吴梁宇;;西北地区中小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特殊性[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10 罗志立;;略论地裂运动与中国油气分布[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0)[C];198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林;新疆焉耆盆地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冯建伟;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控油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尹太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其在濮城油田开发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徐亮;高青断裂带多藏共存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孟卫工;断陷盆地复杂斜坡带油气分布与成藏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6 刘彦君;南堡凹陷柳赞区块岩性—地层油气藏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于翠玲;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张鑫;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沉积演化与油气分布[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孙万军;松辽盆地长岭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及岩性油藏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张本琪;车镇凹陷层序地层与石油地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贺;洼76井区油气分布及滚动扩边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2 崔健健;沾化凹陷古近系温压场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魏昙娟子;资福寺洼陷油气分布及运聚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4 刘高波;巴楚—麦盖提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5 易小会;萨尔图油田北三西西区沉积相与油气分布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6 李莉;孤岛油田西南缘馆陶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周宇成;高邮凹陷南断阶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刘强;苏北盆地主要富烃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秦润森;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段段现今压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尚教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南屯组烃源岩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文;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地质理论及勘探实践[N];科技日报;2005年
2 肖毅;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研究启动[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3 林昌荣;石油是怎样形成的?[N];大众科技报;2011年
4 刘莉 周清春;寻找中国能源的接替基地[N];科技日报;2005年
5 石油地质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翟光明;破解全球油气成藏密码[N];中国石化报;2011年
6 孙希利 蒋琳琳;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这样获得的[N];科技日报;2011年
7 于波;大尺度盆地计算机分析系统研发成功[N];科技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江其勤;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获创新性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9年
9 张忠民;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次生油气藏研究通过中检[N];中国石化报;2009年
10 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公司 张卫军;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可控震源应用[N];中国石油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