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生界沉积分布特征

汪祖智  
【摘要】: <正>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大型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很有远景的含油气盆地。在盆地北缘,已发现了中生代油田和以中生界为油源的次生油藏。这说明中生界沉积是盆地北缘油气的主要来源之一。一、中生界地层及生、储油条件盆地中生界沉积,三叠系仅在五彩山和大头羊煤矿有分布;侏罗、白垩系在盆地北缘及阿尔金山山麓有广泛分布,在盆地南侧格尔木以东的蛇头山、依克高里有零星分布,德令哈虽有沉积,厚度仅有270~300米。侏罗、白垩系地层,以大煤沟至红山沟一带沉积较全,厚度达2200米以上。其余各地,仅沉积了中、上侏罗系和白垩系的部分地层(见图1)。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段九春;赵英杰;米慧芬;;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及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J];洁净煤技术;2010年06期
2 禚喜准;谢秀祥;马练军;高新胜;林燕;谢书琴;;南八仙构造带水文地质演化与异常高压形成机理[J];断块油气田;2011年04期
3 王强;王应斌;张友;;北黄海中生代残留盆地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的影响[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8期
4 颜小宁;;柴达木盆地胜利区块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控制因素与发育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年03期
5 鲁宝亮;王璞珺;张功成;张斌;孙晓猛;李伍志;郎元强;;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基底结构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石油学报;2011年04期
6 丁晓琪;张哨楠;谢世文;易超;熊迪;;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成藏系统[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2期
7 高喜龙;;埕岛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年03期
8 万景林;郑德文;郑文俊;王伟涛;;MDD法和裂变径迹法相结合模拟样品的低温热历史——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为例[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9 贾莉红;李勇;丘东洲;肖敦清;蒲秀刚;韩冰;李丽;;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三段层序界面的识别及体系域划分[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年01期
10 赵仁永;张振波;轩义华;;上下源、上下缆地震采集技术在珠江口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4期
11 李颖;;渤海海域潜山地层的识别与特征——以石臼坨凸起区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12 刘建利;申安斌;陈小龙;;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在内蒙古西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地质通报;2011年06期
13 周琦;刘旭龙;聂爽;焦建军;;辽河冷家—雷家地区深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1年04期
14 林元华;江志明;赵曦;关立军;;黑龙江省绥棱县东林陶粒用泥岩矿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15 付喆;;潘诺尼亚盆地构造演化特征[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6 卢进才;陈高潮;魏仙样;李玉宏;魏建设;;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地表油气化探烃类异常的特征[J];地质通报;2011年06期
17 陈涛;朱书宏;;论述霍吉河钼矿床的成因及远景评价[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3期
18 周琦;丁文龙;刘旭龙;聂爽;;辽河西部凹陷冷家-雷家地区构造特征与圈闭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3期
19 张林炎;范昆;黄臣军;孟庆伟;刘和甫;;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成藏潜力与勘探方向[J];地质力学学报;2011年02期
20 姚素平;胡文瑄;焦堃;;煤、油、气共存富集的地球化学判识模式[J];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化清;王新民;付金华;冯明;王宏波;廖建波;房乃珍;程玉红;;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有利勘探领域分析[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高德章;薄玉玲;唐建;;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凹陷带重磁场特征与中生界展布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马艳萍;刘池洋;赵俊峰;黄雷;喻林;桂小军;房建军;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生界漂白砂岩的特征及其与天然气逸散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王永东;武富礼;王变阳;;李家岔区中生界延长组长6沉积特征及其与石油富集关系探讨[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多云;李凤杰;郑希民;冯江;宁海明;王峰;刘自亮;;陕甘宁盆地中生界优质储层的成因与识别[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刘建华;方银霞;吴水根;;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怀坤;陆松年;李惠民;王惠初;相振群;郑建康;;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陈冰;丁海涛;王家林;吴健生;张新兵;唐建;;东海西北部新生界基底和中生界分布及其构造演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高德章;唐建;薄玉玲;;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凹陷带重磁场特征与中生界展布探讨[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左银辉;邱楠生;徐国强;张莉;;粤东、粤中地区中生界储层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波;东濮及邻区中生界地层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胡志方;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中生界层序地层与有利目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冯江;薄互层岩性油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地震模型响应研究——以陕甘宁盆地中生界油藏为例[D];中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1年
4 林会喜;沾化凹陷区中生界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苏惠;东濮凹陷北部中生界砂岩裂缝型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康高峰;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遥感信息提取及有利成矿区预测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丁晓琪;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地区中生界隐蔽油气藏勘探[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朝露;济阳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与油气成藏条件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徐文世;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岩性地层圈闭识别[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伍新和;西藏羌塘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利用重、磁异常研究东海南部中生界分布[D];长安大学;2010年
2 易海;南海东北部中生界发育特征与盆地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任远;二连盆地阿尔凹陷中生界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胡文博;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李兴文;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中生界油气成藏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永强;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含油气条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邓雄业;四川红层软基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张梦林;柴北缘苏干湖凹陷中生界源内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峰;陕北志丹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长6特低渗储层特征[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10 杜少林;富县区块中生界压实特征与成藏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春 同晓山;八面河中生界勘探见油气[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袁冰洁 张愿昌;东濮凹陷中生界勘探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记者 金小平;物探技术在南黄海勘查中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杨君 仇国强;“三新”勘探多点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贾西平;为什么叫“金钉子”?[N];人民日报;2001年
6 记者 金小平;南黄海前第三系地质研究获好评[N];中国矿业报;2006年
7 江其勤;海相烃源岩生排烃模式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5年
8 刘光鼎 李廷栋 冯志强 赖万忠 戴春山 蔡乾忠;黄海:寻找油气突破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9 张志礼;鸡西盆地北部鸡东坳陷二维地震勘探开工[N];中煤地质报;2006年
10 记者 田雪莲 滕艳;南黄海经历了6个构造演化阶段[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