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异重流一维水沙耦合模型
【摘要】:建立了基于库区不规则断面的一维非恒定异重流数学模型,并采用明流与异重流水沙输移模型交替运算的两步模式,即用潜入条件动态判别异重流计算的上游边界位置,将潜入点上游的明流浑水段与下游异重流段计算连接起来。水流运动、泥沙输移与河床变形过程完全耦合,采用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形式的MUSCLHancock格式进行数值求解。将该模型应用于恒定流量与释放定量悬沙两种条件下的异重流水槽实验模拟,比较了有无水面梯度项对模拟精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异重流的厚度、含沙量分布及传播过程。
|
|
|
|
1 |
徐浩;王庆飞;杨立强;高帮飞;;成矿多过程耦合模型数值模拟研究态势[J];矿产与地质;2006年Z1期 |
2 |
严其芳;王卫光;王志平;张蔚;;小波网络耦合模型在地下水位动态预测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5期 |
3 |
李宁,陈波,党发宁;裂隙岩体介质温度、渗流、变形耦合模型与有限元解析[J];自然科学进展;2000年08期 |
4 |
骆祖江,张珍;水气二相渗流耦合模型及其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3期 |
5 |
黄勇;周志芳;;基于区域分解算法的地下水耦合模型及其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1期 |
6 |
陈刚;潘一山;张洪武;;材料的率相关与梯度二、四阶耦合模型的内尺度律与稳定性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7年06期 |
7 |
黄勇;陈静;;岩体裂隙介质各向异性耦合模型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8 |
刘玉邦;梁川;;基于PCP-C耦合模型的流域洪水分类研究[J];水文;2010年01期 |
9 |
林孝松;刘书军;许江;;采用灰色-马尔可夫耦合模型预测古树屋边坡变形[J];路基工程;2012年01期 |
10 |
杨金忠,蔡树英;土壤中水、汽、热运动的耦合模型和蒸发模拟[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
11 |
王心义;;用耦合模型预测水文系列[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
12 |
孙培德,钱耀敏,缪海泉;岩体中热-水-力耦合模型的新进展[J];浙江地质;1998年02期 |
13 |
万星,丁晶,严秉忠,张晓丽;年径流预测的自适应NNBR-ANN耦合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年05期 |
14 |
陈崇希;胡立堂;;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及其应用综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3期 |
15 |
陈刚;张洪武;;关于四阶率相关与梯度耦合模型的内尺度律与稳定性分析(英文)[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16 |
田恒斗;金良安;丁兆红;谢田华;;液体中气泡上浮与传质过程的耦合模型[J];化工学报;2010年01期 |
17 |
康卫东;谢文;杨涛;李文鹏;王润兰;;独山子地区水资源耦合模型与优化配置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1期 |
18 |
陆希成;王建国;刘钰;李爽;韩峰;;基于天线辐射理论构建微波混沌腔的随机耦合模型[J];物理学报;2013年07期 |
19 |
李同斌,林山杉;柳沟灌区水盐动态预测的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20 |
蒋业放,张兴有;河流与含水层水力耦合模型及其应用[J];地理学报;199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