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加味温经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介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丹丹  孙瞾  吴珠  沈巍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温经汤联合温针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免疫功能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芬必得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汤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血栓素B2(TXB2)、β-内啡肽(β-EP)水平,比较2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疼痛持续时间、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总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GE_2、5-HT、TXB2均低于对照组,β-E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D8~+低于对照组,CD4~+/CD8~+、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的74.07%(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1/54),低于对照组的16.6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温经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有助于抑制疼痛介质分泌,改善免疫力,提高临床疗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郭淑颖;王涛;;温针灸联合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0年07期
2 陈旭军;王晓钦;王伟强;;温针灸加膏摩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9年06期
3 韩华英;;温针灸合阳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年15期
4 黄喜梅;;温经散寒行气止血联合温针灸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前列腺素2α血清水平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0年07期
5 白东艳;李海珊;冯秋娟;陈淑琪;陆丽明;;温针灸配合耳穴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年07期
6 高海林;董晓斌;冷宗祥;王小龙;臧大伟;丛芙蓉;刘波;白晶;;温针灸配合中药蜡疗对于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83期
7 刘瑜;高修安;卿璐芝;;中药内外合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年06期
8 杨春花;;温针灸配合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28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年03期
9 郑芳;戴志远;;温针灸联合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年02期
10 李立;;中药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50例[J];中外医疗;2009年17期
11 梁满兰;邹民;廖卫明;;温针灸联合加味温经汤及健康宣教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20年14期
12 栗怀红;;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年01期
13 黄亦曼;;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年11期
14 ;温针灸并拔罐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年03期
15 林红,陆华,李静,吴俊梅,唐勇,杨中,卢春莉;神灸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6 卢铃菁;马红霞;胡敏;;脐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概况[J];新中医;2021年04期
17 高学娟;项琴华;;隔物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3年06期
18 孙晶;王昕;;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06期
19 张晓丽;方得祚;;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潘胜莲;郑士立;;温针灸结合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60例[A];浙江省针灸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秦翠梅;陈建梅;;温针灸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及对血清PGF2α的影响[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第一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妇产科高峰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6年
3 万辰;周仲瑜;;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A];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C];2019年
4 徐福;周海江;;不同温针灸量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A];浙江省针灸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5 刘森亭;黄丽萍;刘国强;;温针灸加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78例[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孙远征;李虹霖;;俞募通经温针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7 高峰;朱佳浩;杨喜兵;;温针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A];浙江省针灸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8 宋南昌;徐涵斌;何勇;吁冬妹;潘浩;;温针灸配合热磁电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会议贵州省针灸学会2014年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武杰;陈秀玲;;温针灸配合内服中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王珂;马善治;;温针灸在筋伤疾病中的应用体会[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1 郑英斌;秦颖;杨刚;;温针灸器治疗风湿痛症的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器材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参会代表手册[C];2011年
12 曾莉;高镜云;;温经通阻方保留灌肠治疗寒凝血瘀型EMs患者3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医在妇科炎症、痛症、不孕症中的研究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7年
13 曾莉;王歆欣;肖琴;梁婷婷;;温经通阻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医在妇科炎症、痛症、不孕症中的研究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7年
14 夏秋芳;龚裕菊;张雯婷;;局部温针灸结合功能锻炼治疗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5 张建军;;足三里温针灸预防吲哚美辛胃肠道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六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暨针灸学科发展与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6 孟军红;邵茂薇;;以温针灸为主治疗面神经瘫痪的临床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2005年“医院管理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17 陈益丹;邱华平;金肖青;方剑乔;俞迈红;诸剑芳;;针刺、温针灸、电针对膝骨关节炎模型软骨代谢相关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8 段艳丽;张帆;;浅谈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A];第4次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年会、第4次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19 张艺然;;近五年国内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A];第三届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C];2016年
20 朱晓红;;中药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42例的效果分析[A];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1条
1 邓桂材;基于数据挖掘对岭南罗氏妇科两代传承人治疗原发性痛经证治规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余思奕;针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不同频段下大脑功能连接密度改变的调控机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申治富;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调节中枢-靶器官联动响应的特征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李晓楫;基于时间针灸学理论的艾灸择期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施瑞泓(Shih,Jui-Hung);当归芍药散加味配合柔筋祛痛膏穴位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马青;温经化瘀止痛法调控T细胞亚群分化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以及原发性痛经现代文献用药规律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张威达;温经汤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滞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樊纯华;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熊瑾;得气、心理因素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虹静;三种不同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1 钟素珊;耳穴贴压治疗香港运动员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施亚洁;丹参姜附饮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李民总;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徐辉;导师梁学林教授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姜慧;止痛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王书琴;温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雅达玛;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21年
7 朱丽芬;导师梁学林教授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林桂煌;温针灸十七椎为主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年
9 王靓;温针灸结合半刺治疗亨特氏综合征临床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年
10 张晓林;常规针刺配合温针灸心俞、脾俞治疗心脾两虚型郁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11 何秀琦;温针灸结合药袋热敷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12 徐嘉敏;温针灸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肾虚型PCOS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13 张虹岩;温针灸涌泉穴为主治疗肾精亏虚型痴呆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14 李立元;温针灸配合头针治疗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性脱发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15 张莹;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16 吴聪聪;调经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17 赵利婷;散寒通络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18 韩洋;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年
19 王雨莎;温经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研究[D];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20 傅安琪(Fu On Ki);加减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健康时报驻佛山市中医院特约记者 禤影妍;温针灸暖宫效果好[N];健康时报;2015年
2 健康时报驻佛山市中医院特约记者 禤影妍;美白祛斑试试温针灸[N];健康时报;2016年
3 ;温针灸足三里可预防吲哚美辛胃肠道损伤[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加味生化汤配合654-2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隔物灸治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温针灸局部四穴可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