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水质指数的白洋淀流域水质评价
【摘要】:开展水质评价对流域水生态保护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当前采用流域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开展水质评价及关键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而干旱、半干旱地区中WQI的关键参数研究还不深入。为此,以白洋淀流域为典型研究区,以白洋淀流域17个监测站点2010—2016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水质状况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性,评价了流域水质整体状况,识别了关键参数,并基于综合水质指标构建和筛选最优WQI_(min)模型,验证了模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水质总体评价为“中等”,平均WQI指数为68.85,其中9项水质监测变量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可知,拒马河、唐河、潴龙河上游等区域水质状况较好,府河中下游焦庄、望亭、安州及拒马河码头断面等区域水质状况较差,全流域呈从上游至下游水质总体变差的趋势;水质指数呈季节性特征,水质良好率春季最高(97%),其次为冬季(95.17%)。白洋淀流域WQI_(min)模型由EC、NH_4-N、DO、COD和T等5项关键参数组成,其回归系数(R~2)和百分比误差(PE)分别为0.82和9.46%。WQI_(min)模型作为一种成本小、效率高的流域水质评估和管理工具,具有较好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