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全球气候变化与水稻育种

吕子同  毛一剑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与水稻育种中国水稻研究所吕子同,毛一剑当今全球气候的变化,引起国内外气象学家、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及植物遗传学家的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如何?对农业生产,尤其是对占全世界20亿人口为主食的稻米生产会有何影响呢?人们应采取什么相应的对策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吕子同,毛一剑;全球气候变化与水稻育种[J];世界农业;1995年08期
2 邱杏琳;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J];世界农业;1992年02期
3 刘惠民,邓慧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刘德辉,陶于祥;土壤、农业与全球气候变化[J];火山地质与矿产;2000年04期
5 吴榜华,孟庆繁,赵元根,刘延春;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6 余企云;美国全球气候变化政策趋势[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1998年08期
7 李培基;全球气候变化第二次评估报告即将问世[J];冰川冻土;1995年02期
8 李艳丽;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初探[J];灾害学;2004年02期
9 邓西民;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科技导报;1995年07期
10 ;中美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市举行[J];干旱区地理;2008年05期
11 ;气候学 气候成因、要素与气候变化[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1期
12 赵黛青;廖翠萍;;气候变化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年01期
13 ;百科集锦[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07期
14 ;气候变暖话水电[J];中国三峡;2010年05期
15 ;全球气候变化可引发人类心理疾病[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0年02期
16 ;全球气候变化脆弱指数中国排名第49达史上最低[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0年10期
17 何建坤,张阿玲,刘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我国能源战略[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1年02期
18 郑新奇,姚慧,王筱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Science》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述评[J];生态环境;2005年03期
19 张金屯;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J];地理科学;1998年05期
20 齐增恒;阿柱;;当气候成为一种经济[J];环境;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隽玫;李耀先;李秀存;;近百年来广西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差异[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俞芬;千怀遂;段海来;;淮河流域水稻的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节能减排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高层论坛综述[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4 李志军;王国志;;21世纪潜在的冰科学研究问题[A];寒区水科学及国际河流研究系列丛书2·寒区水循环及冰工程研究——第2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影;;数据共享与各个项目间的集成是进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6 陈永勤;陈喜;江涛;;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影响的模式研究[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7 王跃招;;全球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两栖类种群的响应[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陈金华;秦耀辰;;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与启示[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9 李威;;论中美“碳外交”的协调与互动[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10 解福燕;;云南2009~2010年秋冬春连旱成因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郎有忠;水稻高产株型有关重要性状的产量生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祁碧菽;水稻Ca~(2+)/H~+反向转运体OsCAX3的功能、表达特性及调控序列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洪家;水稻不定根发生基因ARL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5 程玉祥;水稻NADP-苹果酸酶与逆境关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李永夫;水稻适应低磷胁迫的营养生理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刘红艳;水稻水孔蛋白与钾通道协同调控及参与种子萌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刘学群;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候选基因的筛选与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D];武汉大学;2004年
9 陈学峰;水稻杂种与亲本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段远霖;三个水稻生殖发育突变体的形态学观察、遗传分析及有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2 宋新强;LCFORSKA林隙模型的建立及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3 柯妍;人口发展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倩;论中美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博弈[D];燕山大学;2011年
5 侯彦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中国多边外交[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汪遒;欧盟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领导者”的归来[D];复旦大学;2012年
7 何月红;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应对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刘丽娜;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杨慧;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纪道柱;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克林;全球气候变化与湿地[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2 李赛 李丹 高云;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报告会举行[N];中国气象报;2005年
3 ;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基本看法[N];中国气象报;2000年
4 程刚梁宝忠;培育抗暖品种应对气候变化[N];农资导报;2008年
5 记者  何屹;英国任命气候问题外交特使[N];科技日报;2006年
6 孙钰;发达国家积极行动控制全球气候变化[N];中国环境报;2004年
7 张俊;CI-山水获全球气候变化宣传奖[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 局长 贾治邦;积极发挥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大作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9 吴志华;两难的选择[N];人民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赵青;各国采取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N];人民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