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当碳排放权成为货币时

池晴佳  杨慧蓉  
【摘要】: <正>当美国政府对设立气候法规犹疑不决、任二氧化碳排量“稳定增长”时,美国各州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再也坐不住了。目前已经有10个州联合起来,准备在全美建立首个强制性的“限量与贸易”项目——区域性温室气体项目(RGGI)——目标在未来10年内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池晴佳;杨慧蓉;;当碳排放权成为货币时[J];世界科学;2007年07期
2 刘厚智;吴小妹;陈杏珊;;广州亚运会碳减排的措施、估算与建议[J];广东气象;2010年04期
3 ;橙汁和二氧化碳[J];世界博览;2009年07期
4 理真;;“温室效应”的是是非非[J];民防苑;2007年05期
5 邓雪梅;;技术能否“修复”地球气候?[J];世界科学;2009年07期
6 邰京伟;;基于监测的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体系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7 刘建翠;;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节能潜力和碳排放预测[J];资源科学;2011年04期
8 ;全球变暖,不能对碳排放简单“定罪”[J];今日科苑;2010年08期
9 刘竹;耿涌;薛冰;付加锋;唐笑飞;;中国低碳试点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J];资源科学;2011年04期
10 雷音;;水泥玩环保[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9年11期
11 刘朔;;温室气体是水蒸气[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年05期
12 刘惜;;如何减少碳排放[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适用);2011年Z1期
13 杨新兴;;“气候变暖”论的误区[J];前沿科学;2010年04期
14 ;美国发明吸附温室气体新材料[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8年03期
15 时克轩;;能源与环境科普知识系列 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J];中国石化;2008年02期
16 季应波;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减控技术的综合述评[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年03期
17 周运超,周习会,熊志斌,冉景丞;岩溶系统不同植被下土壤碳排放的温度效应[J];贵州科学;2004年04期
18 谢博识;无右;;布环保布知道[J];新知客;2009年10期
19 王永生;;生活处处有低碳[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20 叶雨静;于大炮;王玥;周旺明;丁宏;王庆伟;王绍先;代力民;;采伐木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气候变化、碳排放和纺织工业[A];“科德杯”第六届全国染整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朱佩智;;碳关税及我国的法律对策初探[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周建伟;许晨光;裴磊;张萍;;我国包装工业碳排放总量测算及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王长波;张力小;栗广省;;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荣霞;张鹏鹏;夏建新;汲荣荣;;我国北方农村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与实证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7 谢园方;赵媛;;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方法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周葵;朱莉;贾姗;;个人碳排放基准值的估算方法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9 邵诗洋;;浅论碳排放交易制度[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10 张艳;秦耀辰;;地级以上城市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结构演进的空间差异[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轲;低Ni载量六铝酸盐催化剂上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郭龙;特超稠油油藏复合驱替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王艳芬;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特征及碳平衡研究[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6 胡正华;紫外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白冰;CO_2煤层封存流动—力学理论及场地力学稳定性数值模拟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8 马忠海;中国几种主要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比较评价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2年
9 雷芸;环境税正义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郝庆菊;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2 刘安成;低碳经济下内河船舶碳排放监控实用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伍英武;轮胎碳足迹分析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敏;后京都时代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构建的探讨[D];广西大学;2012年
5 王思博;水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李晓芬;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龚睿;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分析以及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董荣娜;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完善[D];天津大学;2011年
9 武旻华;全球碳交易市场环境下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10 艾晓艳;四川省建筑行业碳排放计量方法与计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尔德;5000亩林10年碳中和“天津会议”[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本报记者 沈湫莎;5年后,穿秸秆做的衣裳[N];文汇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聪;欧盟要在碳捕捉项目上领先美国[N];中国能源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徐风;掌握碳排放规则话语权[N];中国质量报;2011年
5 组稿 责任编辑 孙玲;关注气候变化 减少生活碳排放[N];上海科技报;2010年
6 黄堃;英国发布碳预算体制下首份年度碳排放报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7 记者 吴苡婷;为何用双重标准看待中国碳排放[N];上海科技报;2009年
8 华士镇 门开阳;浅谈美国生活方式和美国的碳排放[N];江阴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杭春燕 邵生余 宋晓华 陆峰;减少碳排放,迫在眉睫的课题[N];新华日报;2010年
10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