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国际关系中的对冲行为研究——以亚太国家为例

王栋  
【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中国崛起带来的不确定性,亚太国家越来越多地采取对冲战略。尽管决策者和战略分析家们经常使用"对冲"这一概念,但在国际关系学界关于对冲的理论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现有研究在使用"对冲"这个词汇时存在很多概念界定上的问题。事实上,国内外学界尚未完成对冲的"理论化"工作。作者通过借鉴金融学中的对冲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试图构筑一个关于国际关系对冲行为的普遍性理论。通过厘清对冲的概念,提出解释国际关系中对冲行为的核心假设和变量关系,对亚太国家的对华对冲行为尤其是对冲的强度及具体形态做出更加详细的解释和预测,同时也为中国在快速崛起过程中如何处理周边关系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李阳光;;浅谈“对冲”在国际政治中的应用与规范[J];法制博览;2016年20期
2 张宇权;冯甜恬;;新加坡对华“对冲战略”的实践与失衡[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3 唐小松;刘江韵;;论东盟对中美的对冲外交困境及其原因[J];南洋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4 思瑞坎;;印度对华对冲战略分析[J];当代亚太;2013年04期
5 俞正樑;;美国扩展对冲战略[J];国际观察;2007年06期
6 温尧;;东南亚国家的对华对冲:一项理论探讨[J];当代亚太;2016年06期
7 邓佳;;冷战后越南与菲律宾南海对冲战略差异研究[J];南洋问题研究;2019年02期
8 朱陆民;田超男;;泰、新、越对中美的对冲战略比较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9 张业亮;;亚太安全形势与多边安全合作[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4年04期
10 俞新天;;美国对冲政策的新特点与中国的应对[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5期
11 谢立忱;梁国璇;;从制衡到对冲:二战后中东国际关系嬗变的驱动力[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06期
12 陈庆鸿;;菲律宾对华对冲战略评析[J];当代亚太;2015年06期
13 巴殿君;全金姬;单天雷;;建构主义视角下新型国际关系文化的构建[J];新视野;2020年01期
14 李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与路径[J];法制与社会;2020年02期
15 闫东磊;;新型国际关系:内涵、路径及意义[J];黑河学刊;2020年01期
16 王剑峰;;国际关系中的预测失败现象初探[J];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01期
17 朱丽;;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国际公关;2020年01期
18 张蕴岭;姜跃春;李晨阳;倪峰;张玉环;罗肖;;新冠疫情将如何改变国际关系[J];世界知识;2020年07期
19 刘建飞;;国际关系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理论视野;202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章嘉琳;;美国对付中国崛起的“对冲”战略[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熊炜;;熊炜:21世纪将是城市作为国际关系重要行为体的世纪[A];2011-2018年察哈尔圆桌论坛资料合集[C];2019年
3 黄日涵;;折冲樽俎合作共赢,开创特色外交[A];2011-2018年察哈尔圆桌论坛资料合集[C];2019年
4 张振江;;“一带一路与国际关系”[A];2018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深圳)论坛——改革开放再出发论文集(中英文双语)[C];2018年
5 乔丹慧;;初探《管子》思想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启示[A];2019第十四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9年
6 金成奎;;试论宋代东亚西亚的国际关系[A];宋史研究论丛 第11辑[C];2010年
7 钱其琛;Yang Zhiyi;;文明对话与新世纪的国际关系[A];北京论坛(2004-2015)主旨报告与特邀报告集[C];2016年
8 卡伦·明斯特;伊万·阿雷奎恩-托夫特;潘忠岐;;《国际关系精要(第5版)》[A];上海学术报告(2012-2013)[C];2015年
9 胥莉;;试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10 俞新天;;国际关系中文化作用的理论探讨[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1 孙进己;;历史上国际关系的几种基本模式[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2 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国际关系相关性问题的历史轨迹与功能机制——对中国改革与开放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解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13 孙吉胜;;国际关系的语言转向与建构主义的发展研究:以语言游戏为例[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14 袁明;;国际关系中的新人文景观[A];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2(总第5期))[C];2012年
15 ;“中亚:大国的交汇与合作”国际研讨会[A];上海学术报告(2012-2013)[C];2015年
16 石贤泽;;国际关系学科史视域下的国际合作研究:一种单向度的关联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17 张蕴岭;;中国对国际关系与世界发展的新贡献[A];中国与世界观察(2009年第2期 总第15期)[C];2009年
18 吴其胜;;国际关系中的跨层次研究[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19 国机;;学习“七一”讲话 认清国际形势——市国际关系学会、文汇报社联合举行讨论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0 龚文庠;陈开和;;试论跨国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徐雨飞;用公共物品定义“地位”—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和东亚国际社会历史对西方国际关系的批判、翻转[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曾向红;霸权世界观与国际关系[D];兰州大学;2010年
3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4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陈丽颖;国家间互信理论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6 刘若楠;东南亚国家对冲战略的动因(1997-2015)[D];清华大学;2016年
7 高婉妮;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权威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8 谷昭民;论法律外交[D];吉林大学;2015年
9 何章银;中国救灾外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李艳辉;政治经济的互动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1 赵俊;承认的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2 阮宗泽;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东亚安全[D];外交学院;2005年
13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4 吴宇;联盟与遏制—美国对联邦德国重新武装政策研究(1949-1955)[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小波;越南对华对冲战略的行为逻辑(1991-2019)[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年
2 丁乔;欧盟防务一体化对北约美国对冲战略的实践及其前景[D];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
3 刘思秋;美国对华对冲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2年
4 刘晓燕;越南对华的对冲战略及中国应对[D];燕山大学;2016年
5 肖陈望;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20年
6 陈越;习近平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论述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7 孙雅玲;欧洲难民危机的影响及其治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8 范海军;新型国际关系视域下“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8年
9 陈泽洲;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马来西亚与英国关系研究(1945—1971)[D];湘潭大学;2018年
10 李博一;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澜湄合作[D];云南大学;2017年
11 杨焕平;缅甸民主转型背景下日本对缅交往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
12 张海霞;女性主义国际关系视域中的东亚女性参政[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13 尹栾君;新国际关系体系与中国的和平崛起[D];吉林大学;2005年
14 余彬;主体性国际关系批判[D];暨南大学;2006年
15 赵俊;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6 瞿少华;“9·11”后美国安全观的调整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7 修丰义;论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发展[D];青岛大学;2005年
18 战涛;21世纪初澳大利亚对华对冲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16年
19 王长春;生存与发展: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视角[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0 袁野;国际关系中的污名[D];外交学院;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中方对冲闯日本驻沈阳总领馆事件涉案人员作出妥善处理[N];人民日报;2002年
2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自由贸易区研究院教授 刘恩专;用“双自协同”对冲贸易摩擦风险[N];天津日报;2019年
3 记者 聂扬飞;融合“两大战略” 对冲下行压力[N];安徽日报;2020年
4 闻新国;以综合对冲机制推进全面协调发展[N];鄂州日报;2015年
5 本报记者 记者 董文锋 乔晓莹 龚文颖;扩大投资提振消费对冲疫情影响[N];广西日报;2020年
6 甬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许维鸿;靠B3W对冲“一带一路”不现实[N];环球时报;2021年
7 本报记者 吴志红;延续惠企政策 对冲疫情影响[N];人民政协报;2021年
8 李静;欧盟想通过“复兴”对冲失望情绪[N];环球时报;2021年
9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刘胜湘;国际关系融合理论的生成逻辑与基本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10 外交学院院长 徐坚;把握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11 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Z世代”成为国际关系中重要变量[N];环球时报;2021年
12 郭毅 陈丽莉;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型国际关系[N];经济日报;2021年
13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张伟鹏;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作出更大贡献[N];解放军报;2021年
14 曲鹏飞;中国共产党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探索[N];学习时报;2020年
15 赵蔷;论民主党派在构建新型 国际关系中的多维助力[N];贵州政协报;2019年
16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 沈逸;想靠键盘搅动国际关系,可笑![N];环球时报;2020年
17 简平;在大国博弈下审视国际关系[N];文汇报;2020年
18 记者 叶书宏;重温这份国际关系“黄金法则”正当时[N];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
19 国家安全问题专家 邱进;“上海精神”代表国际关系正确方向[N];环球时报;2018年
20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包刚升;世界政治:打通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