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公共外交的“高政治”探讨:权力运用与利益维护

周鑫宇  
【摘要】:公共外交的政治实质是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公共外交不只属于文化和传播学范畴,更属于国际政治学范畴。公共外交是国家运用特殊权力手段,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外交行为。作者分析了公共外交运用权力的方式,指出公共外交发挥其社会接触功能、适应相互依赖的新安全环境、丰富国家开展传统安全竞争的手段、巩固重要安全关系、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维护国内政治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功能,阐释了公共外交在国家海外利益扩展和保护、应对全球化导致的利益和文化摩擦、推动全球治理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从公共外交的政治基理出发,中国外交应当从多个方面推动外交的整体转型,其中包括对外国社会的有效接触、外交工作的价值观支撑、外交政策的政治传播分析和话语权掌控、外交博弈中的对内社会动员等,加快提升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国际经济合作等重大问题上的公共外交水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小松;;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8期
2 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国家形象构建的战略沟通新视角[J];国际观察;2008年01期
3 徐莹;;中国公共外交的三大亮点[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Z1期
4 廖宏斌;;公共外交:国际经验与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1期
5 胡百精;;公共外交的语境、内涵与形态[J];国际公关;2009年02期
6 傅莹;;重视公共外交[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09期
7 陈昊苏;;加强公共外交 提升国家形象[J];对外传播;2009年12期
8 郜颖炜;;北京奥运中的公共外交浅析[J];改革与开放;2009年12期
9 檀有志;;错位与调适: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J];美国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10 叶靓;邵育群;;美国“公共外交2.0”:现状与发展趋势[J];当代世界;2010年03期
11 赵凯;;我国媒体公共外交战略应有的特色[J];新闻世界;2010年03期
12 曲星;;“升格”中国公共外交[J];今日中国论坛;2010年05期
13 赵新利;;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访首届“公共外交突出贡献奖”得主小岛康誉[J];青年记者;2010年13期
14 于军;;开展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思路[J];领导科学;2010年11期
15 赵启正;;中国登上公共外交世界舞台[J];秘书工作;2010年06期
16 谭震;;黄友义谈公共外交[J];对外传播;2010年07期
17 赵雪波;张键;;对当前阶段中国公共外交的再认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8 唐小松;戴杰;;欧盟公共外交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07期
19 ;公共外交国际论坛在京举行[J];对外传播;2010年10期
20 曲星;;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庆国;;崛起中的中国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2 韩方明;;中国公共外交:趋势、问题与建议[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3 加藤嘉一;;每个中国人应是公共外交“大使”[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4 赵新利;;对欧公共外交大有可为——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5 李巍;;对中国公共外交经典案例的一次深入剖析——评《中国世博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6 吴思科;;西亚北非变局为中国公共外交带来新机遇[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7 赵会民;;“中日小大使”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8 赵新利;;日韩留学生公共外交政策及启示[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9 吴泽林;;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10 郑万通;;公共外交是全民的事业[A];公共外交季刊2012秋季号(总第11期)[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阿雷(Alireza Khoshrou);冷战后中美新公共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3 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5 廖宏斌;文化、利益与美国公共外交[D];外交学院;2005年
6 袁王珏;全球化时代公共外交中的国家领导人品牌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曾琳智;音乐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曲文娜;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彬;美国公共外交的历程与现状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霞;新中国公共外交发展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3 龚涛;中国公共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樊蕾;试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与国家形象的塑造[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胡婷婷;英国的公共外交(1997-2009)[D];外交学院;2010年
6 郑舒婷;试析中国对美国的公共外交[D];暨南大学;2011年
7 全李彬;公共外交的“客体”指向法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程亮;中国公共外交析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刘炳香;公共外交:理论、实践及对中国的借鉴[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韩子玉;论美国的公共外交政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妍;开展公共外交拓展履职领域[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赵启正;提升公共外交的自觉意识[N];新华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 王尔山;美式公共外交的新延伸[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曲星;中国公共外交顺势而为[N];人民日报;2010年
5 赵启正;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的大机遇[N];文汇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淼;公共外交:匹夫有责的外交新视野[N];中国改革报;2010年
7 季明 宫一栋 缪晓娟;上海世博会搭建“公共外交”新舞台[N];中国信息报;2010年
8 包松娅;推进公共外交 塑造国家形象[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记者 顾意亮;全国政协与上海市政协联合调研世博会公共外交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包松娅;外事委:全力推进公共外交[N];人民政协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