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摘要)

【摘要】: <正>前言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1988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世界气象组织联合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之后的12年间,IPCC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社会经济影响以及适应与减缓对策推出了三次科学评估报告,目前正在组织编制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这些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咨询意见,已对国际政治、外交、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沙根;O.B.图翁;J.B.波拉克;骆继宾;;反射率的人为变化和地球上的气候[J];气象科技;1982年01期
2 宋显荣;;人为原因造成的气候变化[J];气象科技;1985年04期
3 张先恭;全球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J];世界农业;1988年04期
4 尹清;《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和自然的影响》[J];地质地球化学;1990年05期
5 董光荣;申建友;金炯;;试论全球气候变化与沙漠化的关系[J];第四纪研究;1990年01期
6 朱德峰;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世界农业;1991年08期
7 Warren Viessman;邹芙林;;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利政策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1991年04期
8 王延禄;;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的影响[J];气象科技;1991年02期
9 王娅;;“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J];大自然;1991年02期
10 李景光;;全球气候变化与英国的对策[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勤;陈喜;江涛;;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影响的模式研究[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2 解思梅;张林;薛振和;郝春江;;南极海冰异常与异常海洋大气物理事件[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颜其德;;极地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梁隽玫;李耀先;李秀存;;近百年来广西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差异[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杨学祥;;潮汐天文周期与全球气候变化[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颖军;;《1998欧洲理事会保护环境的刑事立法公约》对欧洲环境安全的影响[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7 姚玉璧;李耀邦;张谋草;王位泰;张秀云;;陇东黄土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亚平;许春雪;;树木年轮中元素含量与环境污染变化的耦合研究[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骆高远;;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分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雷媛;;浙江省高温日数气候变化特点和成因初步分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延玲;全球变化的中国北方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生态系统公益[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2 肖春旺;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3 王庆贵;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云冷杉林衰退机理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4 王晓春;中国东北亚高山林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钱杰;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薄燕;国际谈判与国内政治:对美国与《京都议定书》的双层博弈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7 吴巧生;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8 徐艳;中国北方主要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及其经济学解释[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张旭辉;农业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与土壤升温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CO_2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王建明;基于ERS散射计数据的青藏高原土壤水分估算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新强;LCFORSKA林隙模型的建立及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2 陈超;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3 葛庆龙;城市主要能源及用水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大连市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黎华群;中美CO_2减排溢出的政策模拟系统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慧;末次间冰期以来渭河上游的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6年
6 刘萌;我国煤矿风排瓦斯发电的CDM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7 何瑛;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新疆湿地演变特征初步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辰;国际环境条约的经济法精神[D];湘潭大学;2006年
9 付蓉;能量水平衡监测系统支持下的我国荒漠化状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姜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国际贸易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伟农;美国提出八大环境问题[N];中国化工报;2000年
2 ;生态系统恶化威胁人类健康[N];中国气象报;2000年
3 ;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基本看法[N];中国气象报;2000年
4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 高琛;土地沙漠化为何加剧[N];光明日报;2000年
5 高亮之;21世纪的农业与生物气象学[N];科学时报;2000年
6 吴伟农;美国提出关注八大环境问题[N];科学时报;2000年
7 卢苏燕;专家称人为因素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N];科学时报;2000年
8 记者 肖陵军;世界石油大会在加拿大开幕[N];人民日报;2000年
9 ;“21世纪论坛——绿色与环保2001”演讲摘要(上)[N];中国环境报;2001年
10 张知干;应加强天然气水合物开发[N];中国矿业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