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鸡西盆地下白垩统含煤层系低孔低渗砂岩的成因探讨

尤丽  刘立  彭晓蕾  曲希玉  
【摘要】:黑龙江鸡西盆地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是主要的含煤系地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溶解作用及交代作用等,露头砂岩经历了表生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砂岩物性差的重要原因,二者相比,前者对该区孔隙度减少贡献更大。对比露头砂岩与岩芯砂岩,露头砂岩的储层物性更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玉龙;王璞珺;邵锐;;火山碎屑岩的储层物性——以松辽盆地营城组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王加佳;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因素[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王远坤;;牛庄油田牛20断块储层实验研究[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辛长静;何幼斌;董桂玉;;毛管压力曲线在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年03期
5 吕大炜;李增学;房庆华;吴立荣;刘海燕;李文涛;刘晓丽;;济阳坳陷上石盒子组煤成气砂岩储层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袁祖贵;;核磁共振测井与核磁共振录井对比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年07期
7 肖忠祥;张冲;肖亮;;利用孔、渗参数构造毛细管压力曲线[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5期
8 胡良义;;在储量套改中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7期
9 陈香润;李洪建;郭伦文;蔡树行;陆峰;;有机固相沉积对储层的损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刘剑;李丰辉;;油藏储层物性随压力变化规律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0期
11 刘大锰;姚艳斌;蔡益栋;张百忍;张可铭;李俊乾;;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的孔渗特征及主控因素[J];现代地质;2010年06期
12 唐永坤;;复合射孔技术在扎那若尔油田的成熟应用[J];国外测井技术;2011年02期
13 王化坤;;核磁共振储层物性分析技术在欢2-H18导2井的现场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4期
14 李娟;于斌;;粘土矿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2期
15 Joode D.S.Nascimento;孙灵芬;陈炯;;在高渗透性砂岩储层中NMR的异常响应:一个事例研究[J];国外油气勘探;2000年02期
16 王铮;;基于重置神经网络在油气储层预测方面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7年03期
17 王艳红;;东营洼陷史深100地区沙三中储层非均质性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3期
18 马娟娟;吕海滨;;陕北低孔隙低渗透储层油气评价解释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0期
19 C.Y.Chork;F.X.Jian;张景龙;;以分段测井资料为基础估计孔隙度和渗透率[J];国外油气勘探;1996年03期
20 怀海宁;刘建英;;BP神经网络在储层物性预测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南部镇原区块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宝珠;;华北平原地区主要热储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化学特征[A];全国地热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莫华;张燕;岳粮跃;吴智辉;滕维中;;生物脏器渗流分支血管系统的分形特性[A];第四届西部十二省(区)市物理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宏莉;;苏里格庙碎屑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包书景;白振瑞;程喆;;焉耆盆地侏罗系储集特征及影响因素[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邓英尔;黄润秋;;岩石的渗透率与孔隙体积及迂曲度分形分析[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胥帆;牟永光;;双相介质地震渗透率反演方法初探[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刘国勇;刘阳;张刘平;;压实作用对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赵峦啸;耿建华;;孔隙形状对碳酸岩渗透率影响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9 张健;汪志明;;煤层气藏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的探讨[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张存和;李红雯;;利用神经元网络确定油气储层渗透率的效果分析[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满平;油气储层多孔介质的变形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2 冯娟萍;陕北姚店油田北区延长组沉积相及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彭石林;核磁共振技术在石油分析和探测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6年
4 解伟;西峰庆阳区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王瑞飞;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及物性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邹明清;分形理论的若干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谭秀成;多旋回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地质模型[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杨瑞琰;成矿热液的输运、反应动力学—理论模型、软件开发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1年
9 谭成仟;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藏地质模型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江文荣;涠洲11-4N油田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油藏精细描述[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姬塬地区高束缚水成因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苏妮娜;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贾瀛;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亚段2+3砂组沉积特征与储层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张创;高邮凹陷沙埝南—花庄地区阜三段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王文娟;储层预测的非线性分析方法[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6 周秋梅;西峰地区白马南长8_1储层孔隙结构及成岩作用特征[D];西北大学;2007年
7 王勇;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宜川—旬邑)延长组成岩作用与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添锦;陕北瓦窑堡油田中山川油区长6储层评价与建模[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9 侯雪樱;西峰油田合水区长8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徐晓东;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储层孔隙结构与成岩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10月中国微博用户渗透率36.9%[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2 王鑫;孔隙度对固相反应合成的影响[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3 记者 陈青通讯员 孟公建;测井数字岩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俞泳;昆明联通“短信创作大赛”提高短信渗透率[N];人民邮电;2006年
5 本报记者 雷宾建;捆绑基础业务提高增值业务渗透率[N];通信信息报;2005年
6 张效;LED背光电视面板渗透率2009年达3%[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黄丽;“做中国最好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N];证券时报;2008年
8 记者 陈炳欣;Displaysearch:40英寸以上全高清平板电视2010市场渗透率可达62%[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9 记者  张兰;不断把保险改革向深层次推进[N];金融时报;2006年
10 尔太;2013年LED背光面板渗透率达74%[N];中国电子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