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追慕·抒情:禹之鼎《城南雅集图》研究
【摘要】:
<正>在中国人物画史中,群体肖像画占有一定地位。雅集图即属于群体肖像,相对非正式地描绘了参与者。他们以某种特有的,通常与文化有关的活动参与其间。这种活动可能是对过去某次著名文化集会的重演。设计这种场景是为了将前辈的文化威望借用于当代的人物形象[1]。明清时期人物画复兴,群像画在固定图式的意义中发生了转变。如继承唐宋以来的雅集图,绘制主体包括贵胄功臣、退休官员、雅会文人、诗社社友等,其聚会形式追仿唐宋雅集传统,但内容往往展现了一个社群的动态,展现像主们的友谊、志趣,或是借以广结人缘、扩展声誉。众多题识的内容以及题识者与像主的关系,图、文、人三者构成的意涵远比唐宋雅集图以及单人肖像深远。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