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或PD)理论基于非局部作用思想,采用空间积分描述物质内部作用,对于从连续到非连续、微观到宏观的力学行为具有统一的表述,数值上天然具有无网格属性和不连续求解功能,在分析不连续,多尺度等问题时展现出了具有优势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本文介绍了近场动力学的发展背景;概述了其理论基础、数值实现过程和计算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近场动力学理论和数值模型的适定性,以及与传统连续介质模型和分子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的可行性;系统分析了近场动力学方法在各个领域上的应用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静态、动态破坏问题,基于近场动力学的材料模型,以及新兴的疲劳问题研究和多尺度、多物理场的耦合问题;最后对近场动力学方法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和将来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
|
|
|
1 |
吴惕华;;烘干过程的数值模型与数字仿真[J];河北化工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
2 |
张黎邦;胡泽建;;最新海洋环境和近海工程数值模型及程序简介[J];海岸工程;1989年02期 |
3 |
冉兴龙;渭南市潜水水流数值模型参数识别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2期 |
4 |
刘春平;数值模型中无界边界的转化[J];工程勘察;2001年03期 |
5 |
;国际计算方法与实验测量会议[J];力学进展;1982年01期 |
6 |
冯摄兴;第2届国际地质力学数值模型讨论会[J];力学进展;1986年01期 |
7 |
沧浪;模型与现实[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年01期 |
8 |
肖成猷,朱建荣,沈焕庭;长江口北支盐水倒灌的数值模型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5期 |
9 |
李树文,王义闹,赵秀娟,杨卫华,周继红;渗流问题灰色数值模型的解法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年03期 |
10 |
田素军;;数值模型在确定综合开采边坡角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7期 |
11 |
张存智,杨连武,窦振兴;极浅海域潮流数值模型[J];海洋与湖沼;1994年06期 |
12 |
刘忠波;邹志利;王诺;;二维高阶Boussinesq数值模型及其实验验证[J];海洋环境科学;2009年05期 |
13 |
寇文杰;刘予;韩冬梅;;解决潜水蒸发问题的阿维里扬诺夫经验公式在地下水数值模型中的应用——以格尔木河流域为例[J];城市地质;2007年04期 |
14 |
张洪生;于小伟;杨建民;肖龙飞;;改进的非线性波传播数值模型的验证和应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9年03期 |
15 |
孙勇;;地下水计算中数值模型的耦合及其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1993年05期 |
16 |
沈焕庭;中国河口数学模拟研究的进展[J];海洋通报;1997年02期 |
17 |
孙文心,刘桂梅,江文胜,王辉,张平;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Ⅰ.黄、东海环流的数值模型[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8 |
刘忠波;邹志利;孙昭晨;;加强的适合复杂地形的水波方程及其一维数值模型验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8年03期 |
19 |
余广明;Morten Rugbjerg;Asger Kej;;港域波动的数值模型及其与物理模型和现场观测的比较[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7年04期 |
20 |
;强非线性自由表面流的数值模型和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