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新技术的介绍
【摘要】:正 水质净化方法有多种,其中影响较大的一种是在加氯消毒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折点加氯法”。此种方法虽有较好的消毒作用,但有可能产生有机氯化物,有较高的毒性。本文将探讨一种净水新技术——管道生化—预臭氧—生物活性炭联合法,以资比较。
|
|
|
|
1 |
吴海珍;冯春华;于旭彪;韦朝海;;水中持久性有机氯化物的污染形成与控制策略[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
2 |
施学鹏;;黄磷净化[J];浙江化工;1983年03期 |
3 |
糜留东;;有机氯化物的除去方法[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85年02期 |
4 |
田志敏;曹光锐;;漂白化学浆生产中的有机氯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和废水管理[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1年03期 |
5 |
陈晓霞;评估有机氯化物不利影响的科学准则[J];化工环保;1994年03期 |
6 |
张丽珠,杨艳伟,崔高峰;燃煤引起的有机氯污染[J];污染防治技术;2000年01期 |
7 |
徐江华,潘伟平;固态废弃物和煤混合燃烧过程中有机氯化物形成机理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1年04期 |
8 |
郭婷;方辉;叶群峰;王方园;李小忠;周小玲;;我国水环境中有机氯化物污染状况的调查[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年08期 |
9 |
史军歌;杨德凤;韩江华;;石脑油中有机氯化物的形态及含量分析方法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3年08期 |
10 |
茅孝先;有机氯化物的快速分析[J];化学世界;1962年05期 |
11 |
王芬蒂,蔡庆州,张贯石,王德林,张忆华,金钦汉;混酸消解-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有机氯化物[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年08期 |
12 |
平田健正;郑毅;;有机氯化物对地下水的污染[J];世界地质;1990年01期 |
13 |
周忠清;高效脱除有机氯化物的分离膜[J];膜科学与技术;1991年Z1期 |
14 |
加贝;;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氯化物的个体监测方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1年03期 |
15 |
于振君;许敏茹;许丽娟;;有机氯化物的处理方法[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3年01期 |
16 |
孙高年;;有机氯化物废水的处理方法[J];黎明化工;1994年05期 |
17 |
董宏理;用低压紫外线方法处理有机氯化物的装置[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4年02期 |
18 |
杨书玲,李宏;工业污水总有机氯化物的测定方法[J];环境保护科学;1999年02期 |
19 |
周红艺,汪大翚,周明华,颜晓莉,赵伟荣;金属铁还原脱氯处理有机氯化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年03期 |
20 |
陈晓霞;全面禁用有机氯化物新动向[J];氯碱工业;199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