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地震波振幅属性研究

李灿苹  李敏锋  
【摘要】:以实际水合物存在的美国布莱克海台地震数据为例,利用地震剖面中4个层位(海底层、水合物顶层、水合物层和游离气层)地震数据进行了地震属性的提取及属性分析,研究了各层位的属性特征。结果表明:均方根振幅、平均绝对振幅、平均能量变化、振幅峰态、绝对振幅积分、总能量、功率谱最大值、有限带宽能量等8种属性值在各层位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即海底最高,其余依次是水合物层、游离气层和水合物顶层,可区分出水合物层和游离气层。由此,通过对比各层位的振幅属性值,可以指示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为水合物识别及其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春岩,牛滨华,文鹏飞,黄永样,王宏语,黄新武,李佳;海上E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震、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与成藏远景预测[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2 许升辉;邓辉;阎贫;刘海龄;;台湾西南海域地震数据处理及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属性[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6期
3 刘彦君;刘喜武;刘大锰;王燕津;赵迎新;;地球物理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预测中的应用(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8年01期
4 符溪,杨木壮,文鹏飞,徐华宁;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及其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4期
5 Gerhard Bohrmann;Marta E Torres;公衍芬;;用孔隙水中氯离子浓度异常估算天然气水合物含量[J];海洋地质动态;2007年12期
6 雷怀彦,王先彬,房玄,郑艳红;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未来挑战[J];沉积学报;1999年03期
7 张剑,业渝光;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的模拟实验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6期
8 王淑红,宋海斌,颜文;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效应[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02期
9 李灿苹;李敏锋;刘学伟;赵桂艳;;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地震反射相干分析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戚学贵,陈则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J];自然杂志;2001年02期
11 王祝文,李舟波,刘菁华;天然气水合物的测井识别和评价[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02期
12 刘怀山,赵月霞;管道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对“西气东输”的影响[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3 高兴军,于兴河,李胜利,段鸿彦;地球物理测井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14 卢林松;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J];海洋石油;2003年04期
15 李淑霞,陈月明,杜庆军;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数值模拟的参数敏感性分析[J];现代地质;2005年01期
16 ;“可燃冰”开采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9年12期
17 张光学;张明;杨胜雄;雷新华;徐华宁;刘学伟;梁金强;沙志彬;;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4期
18 许红,刘守全,王建桥,蔡乾忠;国际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现状及其主要技术构成[J];海洋地质动态;2000年11期
19 业渝光;实验室人工合成天然气水合物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获得成功[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01期
20 甘华阳,王家生,胡高韦;海洋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与海底滑坡[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应湘;;天然气水合物的性质、勘探及开采[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郑军卫;;加快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工作步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杨木壮;黄永样;姚伯初;金庆焕;;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及其能源战略意义[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雷兴林;何丽娟;;海洋沉积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王淑红;颜文;宋海斌;;南海南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及资源量估算[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栾锡武;;天然气水合物的上界面[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耿建华;邵磊;吴松;吴能友;张光学;;关于南海ODP1144站位天然气水合物进一步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彦瑞;曾树兵;严雪莲;高秀敏;;水合物在海洋天然气运输中应用探讨[A];2009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赵群;郝守玲;;天然气水合物的岩石物理:物理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罗艳托;朱建华;陈光进;郭绪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琳;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属性)的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及软件开发[D];吉林大学;2011年
2 徐宁;东海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特征及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3 赵江鹏;天然气水合物钻控泥浆制冷系统及孔底冷冻机构传热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铁强;地震属性及其对实际数据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刘锋;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与环境风险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6 孙建业;海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涂运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的钻井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8 邓辉;台湾西南海域地震数据处理及天然气水合物识别[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庞守吉;祁连山木里天然气水合物钻孔沉积构造特征及与水合物分布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郭威;天然气水合物孔底冷冻取样方法的室内试验及传热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庆佳;地震属性在识别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孙小芳;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与属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周越;天然气水合物测井解释方法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毕海波;台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含量估算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5 王峰博;天然气水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多相流传递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6 庞群利;深水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贺涛;天然气水合物保温保压绳索取心钻具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房治强;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热激法试开采系统及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国圣;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泥浆冷却系统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星旺;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测井响应特征及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宪忠;天然气水合物[N];大众科技报;2000年
2 ;与国家需求共呼吸 立科学前沿同攀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窦克林 通讯员 陈惠玲;科技进步:我国海洋勘查的支撑[N];中国矿业报;2011年
4 樊栓狮;天然气水合物如何成为后续能源[N];中国化工报;2005年
5 记者 滕艳 特约记者 曹雪晴;模拟实验研究推进天然气水合物探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6 本报通讯员 肖宝巨;点燃“冰”火[N];工人日报;2009年
7 李明明;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计划通过论证[N];中国矿业报;2010年
8 毛彬;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利与弊[N];中国海洋报;2004年
9 肖宝巨;点燃“冰”火[N];中国煤炭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肖宝巨;点燃“冰”火[N];中煤地质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