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怎样认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

董学文  
【摘要】: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生存本体论,从而无法在学理上执意寻找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存在观上的一致性,认为马克思就是海德格尔存在论"范式"和存在论"转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同理,也就无法从"人生在世"这一"存在论"维度来建立美学的哲学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学文;;怎样认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向峰;;海德格尔“此在”的审美之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宋祥瑞;中国音乐美学研究与海德格尔的美学诘难[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任华东;;本体论与论本体——以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批判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徐良;本体论:庄子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6 史可扬;美学的转向──海德格尔哲学美学的当代意义[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8年02期
7 吉永生;对艺术真实性的存在论证明——论海德格尔美学的意义及缺憾[J];学术探索;2004年03期
8 N.泰尔图良,张伯霖;海德格尔和卢卡奇著作中的异化概念[J];世界哲学;1994年03期
9 徐良;海德格尔与西方美学的后现代主义走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10 杨家友;美学的转向与迷惘——读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1 本己;;怀抱真理,不竭前行[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12 周全田,刘春蕾;美学文艺学本体论问题与对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3 朱立元;;海德格尔凸显了马克思实践观本有的存在论维度——与董学文等先生商榷之三[J];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14 张贤根;美作为存在的问题——海德格尔早期美学思想研究[J];兰州学刊;2005年02期
15 刘泽民;彭玲;;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6 胡伟;走向存在的真理之路──海德格尔的哲学追问与西方美学研究的转向[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17 谢兆树;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简论[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8 彭富春;;人生历程 心灵无限[J];中华儿女;2009年09期
19 孙博;美学,人的诗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0 刘旭光;终结,还是复活——对黑格尔与海德格尔之艺术终结论的比较研究[J];学术月刊;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会平;;论海德格尔对人类生存命运的关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余在海;;技术的本质与时代的命运——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的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蓝旭;;入世的执着与超越——海德格尔与李白[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5 王建军;;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恋情结”及其克服[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敦华;;《约翰福音》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海斌;;论海德格尔对康德存在论题的现象学分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张汝伦;;关于海德格尔的两个批评[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俞吾金;;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差异”理论及其启示(发言提纲)[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2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8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9 孙冠臣;海德格尔的康德解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2 黄伟;返回意义之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董志刚;诗的的复兴——海德格尔诗学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4 王晓红;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郭德君;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6 徐瑾琪;试论本真的存在[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伍世文;海德格尔的诗性拯救[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郭燕;论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姚要武;庄子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D];安徽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哲学:思想的移居(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程洁;回归实事:政治的美学之维[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何树彬;“在家上学”挑战欧美学校教育[N];文汇报;2004年
5 青敏;德固赛的安全美学[N];中国质量报;2003年
6 张黔;物象美学的理论基础[N];光明日报;2003年
7 刘晗 禹建湘 肖鹰 简德彬 王岳川 张建永 张法;乡土美学笔谈[N];文艺报;2005年
8 丰书;电影的美学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丁明豪;生活家靠美学营销实现产业突围[N];中国企业报;2010年
10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作为假问题的“哲学的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