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静子平衡孔技术的运用

陈倪  胡泽丰  于韵豪  
【摘要】:针对在某E级燃机一拖一联合循环双抽汽汽轮机开发中遇到的轴向推力平衡困难问题,通过计算分析和结构优化,对抽汽调节级采用静子平衡孔的新型结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小了转子叶轮的反动度,减小了转子在不同工况下的轴向推力和变化范围,满足了安全性要求,使汽轮机的开发设计得以完成。汽轮机的成功投运也证明了静子平衡孔新技术应用的成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玉顺,周伏秋,于清;动力循环研究的新近概貌及未来的发展动向[J];热能动力工程;1994年03期
2 程应军,邹介棠,陈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的发展[J];热能动力工程;1998年05期
3 张宏,徐士民;联合循环汽轮机的技术特点[J];汽轮机技术;2002年03期
4 邵志祥,魏玉剑,朱奇,吴建中,蒋浦宁;55MW联合循环双压汽轮机的设计开发[J];上海汽轮机;2002年02期
5 郝庆苑;ACC联合循环发电[J];西北电力技术;1999年05期
6 ;联合循环余热锅炉(HRSG)产品开发[J];锅炉制造;2001年03期
7 叶仁杰;联合循环中除氧器超压问题的分析及处理[J];浙江电力;2001年01期
8 焦树建;续论联合循环热力性能的验收试验[J];燃气轮机技术;2004年02期
9 孙游卿;;100MW联合循环汽轮机制造技术[J];东方电气评论;2007年03期
10 ;关键词索引(按拼音顺序)[J];热能动力工程;1993年01期
11 董卫国;;GE公司F级燃气轮机[J];电力设备;2002年04期
12 张秉汉;热机热泵联合循环热力学分析与热泵动力选择[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13 ;带空气湿润系统的联合循环装置[J];燃气轮机技术;1996年02期
14 王震华,刘晓东;联合循环超临界直流余热锅炉的试验研究[J];锅炉技术;1999年07期
15 董东华;刘立云;王亚军;;国产200MW汽轮机效率低原因的分析及对策[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Z1期
16 马兆纬;高参数大容量汽轮机组通流部分动静间隙及其汽封完善化[J];华东电力;1987年07期
17 张世铮;燃煤增压流化床燃气-蒸汽轮机联合循环的热力性能[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8年01期
18 郭燕,张德峰,孙忠民;汽轮机通流部分结盐率的精确计算方法[J];吉林电力;1994年02期
19 何建平,王勇;联合循环汽轮机高压汽缸的设计[J];上海汽轮机;2002年02期
20 段立强,杨勇平,林汝谋,徐鸿;联合循环中蒸汽底循环系统设计优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杰;付昶;朱立彤;杨寿敏;;300MW等级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综述[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真;张立建;陈倪;;100MW等级单缸、三压再热联合循环汽轮机——我国首台IGCC联合循环汽轮机的研究开发[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闫廷满;;燃气联合循环的新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罗常;宋立明;李军;丰镇平;曹守洪;巫志华;牛久芳;吴其林;;透平级通流部分的气动优化设计研究[A];2009年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田伟华;董真;;80MW联合循环双压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的设计与开发[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世全;贾文;艾松;吴文彭;;M701F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平衡计算及优化[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军;孙皓;罗常;宋立明;丰镇平;钟刚云;吴其林;王建录;王为民;;轴流透平机械通流部分泄漏流动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A];2009年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蒲倩;袁新;;汽轮机高压级漏汽问题的研究与叶片气动优化设计[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汪庆桓;金玮;;分布式发电与区域综合能源规划[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曹丽华;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数值分析及热经济性诊断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马文通;燃气轮机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在部分工况下的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刘猛;正逆耦合循环系统及利用LNG冷能的低CO_2排放动力系统开拓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4 孙士恩;焦炉煤气与气化煤气基焦炭、化工与动力多联产系统及集成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5 唐胜利;热动力系统仿真环境的研究与开发[D];重庆大学;2004年
6 洪慧;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的热力循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4年
7 董晓峰;基于RCM分析的智能化汽轮机组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聂相虹;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能量回收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军星;电站汽轮机通流部分故障分析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2 高阳;基于联合循环的燃气轮机动态模型与仿真[D];重庆大学;2002年
3 陈维春;联合循环中余热锅炉动态特性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梁仕铓;汽轮机通流部分清洗方案研究及结垢厚度的理论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5 董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及其热电冷三联供的热经济学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6 范晓颖;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仿真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李丰;斯特林发动机在低品位能源利用中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田玉柱;GE 9FA燃气轮机降压运行研究及实践[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9 赵军友;联合循环机组在线性能监测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10 陈杰;基于某燃气轮机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建模仿真[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郝立鹏;宁夏从天上取能源[N];人民日报;2011年
2 记者 张晓芳 实习生 岳婷婷;宁夏哈纳斯与马斯特投资百亿发展新能源[N];宁夏日报;2010年
3 江北;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技术[N];中国电力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李宏乾 张建民;IGCC多联产:中国走在了前列[N];中国化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傅玥雯;IGCC与多联产任重道远[N];中国能源报;2010年
6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特约撰稿人 张锐;清洁能源:中美合作的时尚主题[N];国际商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胡学萃;IGCC多联产应打破行业界限[N];中国能源报;2010年
8 风华;整体煤气化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N];中国电力报;2003年
9 宁夏哈纳斯新能源集团总裁 马富强;引领和推动中国的新能源发展[N];人民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